咖香漫野 乡创新章

发布时间:2025-07-18 09: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炯 金巍尔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细雨浸润青山,黄杨尖村的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泽。在“千万工程”擘画的美丽乡村蓝图上,这座曾获“全国文明村”殊荣的浙东山村,正以咖啡为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路远同舟”暑期社会实践队沿着村里的咖啡香,开启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探访了四家风格迥异的咖啡馆。从开村首家咖啡馆的初心探寻,到后备箱咖啡的烟火追踪,从舒适空间的运营观察,到艺术与咖啡碰撞的模式调研,实践队的脚步遍布村间巷陌,只为挖掘每一杯咖啡里藏着的独特故事。


怪兽咖啡:在自由土壤里扎根的“第一家”


“我们来的时候,村子还不是现在这样,但那片自由的土壤,一下子就把我们吸住了。”怪兽咖啡守店人罗涵尹笑着说。作为黄杨尖村的第一家咖啡店,它的故事要从九年前说起。

图为怪兽咖啡守店人罗涵尹

实践队成员围坐倾听,详细记录罗涵尹讲述的品牌从城市到乡村的转型历程,重点关注拒绝复刻加盟、坚持自由生长的经营理念如何与乡村环境适配,并就周二店休”等特色运营模式与主理人交流,探寻乡村创业生态的独特性。

 “就像奥特曼打怪兽,大众总觉得怪兽是反派,但我们想做不一样的存在——保持初心,守住童真。”店铺Logo是主理人亲手设计的可爱形象,纸杯上的手绘冷萃瓶的红酒瓶”创意,处处是不被定义的巧思。

九年品牌沉淀遇上乡村政策东风,这家拒绝“三年计划”、坚持周二店休的咖啡馆,成为村庄松弛精神的象征。正是这样一份不被束缚的自由,为黄杨尖村的咖啡业态埋下了第一颗充满活力的种子,也吸引了更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前来探寻属于自己的天地。

图为怪兽咖啡店铺Logo


55公路咖啡:从后备箱到地标店


“(被)城管追着跑,直到遇见黄杨尖。”徐骏书记口中这段传奇,属于55公路咖啡的夫妻店主。他们曾开着一辆咖啡车辗转舟山各地,最终被路下徐村的包容性吸引落户。“这里没人赶,民风也好,索性就扎下根了。” 55公路咖啡店中,实践队围绕咖啡车到固定店铺的变迁历程展开调研,通过与店主夫妇面对面访谈,详细了解他们辗转舟山各地的经历,以及落户路下徐村后街道推广、村民支持等具体帮扶细节。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55公路咖啡主理人

如今的小店,不仅飘着咖啡香,还多了臭鳜鱼、辣子鸡的烟火气。从流动的后备箱到固定的门面,再到在定海开起分店,夫妻俩始终念叨着村里的好:“街道帮着推广,村民常来捧场,创业的热乎劲,在这里能被接住……在哪摆摊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懂你的坚持。”

图为55公路咖啡店铺环境

村书记徐嘉骏感慨:“他们拒绝过定海区的邀请,因为这里的创业温度独一无二。”从一辆咖啡车的颠簸,到如今路下徐的地标店,55号公路咖啡,正散发着属于乡村的烟火气。这份在乡村沃土中滋养出的烟火气,与怪兽咖啡的自由氛围相互交融,让黄杨尖村的咖啡故事愈发丰富,也为更多不同风格的咖啡馆提供了生长的养分。


禾屋:在舒适里慢品咖啡的“新滋味”


中式复古茶亭藏在苍翠绿植间,与屋内简约的桌椅、柔和灯光相映成趣——乡土的质朴与现代的闲适,在这里融得恰到好处。去年开业的禾屋避开网红路线,以“舒适哲学”精准锚定本地客群。

图为禾屋咖啡店铺环境

藏在咖啡街的烟火里的禾屋,更像个邻里相聚的客厅。实践队成员与丁师傅围坐交流,访谈关于“咖啡 + 茶”新配方的研发背景,以及手冲、冰滴等新品的筹备计划,详细了解店铺如何避开网红路线、专注打磨味道的运营策略。丁师傅这样说:“不追求卷,就想慢慢打磨味道,比如接下来要上的手冲、冰滴,让大家尝到更丰富的咖啡香。”窗外的阳光洒进来,连空气里都带着“慢慢来”的温柔。


图为实践队采访禾屋店铺主理人

如果说怪兽咖啡是自由的先行者,55公路咖啡是烟火的凝聚者,那么禾屋则为黄杨尖村的咖啡图景增添了一抹舒缓的底色,它以“舒适”为钥,打开了与本地生活更深层次连接的大门,让咖啡真正融入乡村的日常肌理。

 

归禾:让艺术真正多元“扎根”


归禾,更像一个藏在村里的艺术盒子。刚试营业的它,是“咖啡+”的大胆尝试作为咖啡 + 艺术”的创新业态,成为实践队研究乡村业态多元融合的重点对象。南洋风包豪斯风格的空间里,归禾突破了对于咖啡馆的桎梏,这里不只是咖啡店,更是集非遗体验、研学、艺术展于一体的综合体。

图为归禾展示的手工艺品

实践队与主理人青瑾深入探讨归禾居山小院”的联动构想,以及艺术元素如何吸引不同客群(亲子、企业团建、长者)的具体策略。“归禾居山小院’是CP名,都想着‘回田野里去’。”主理人青瑾说。试营业期间,装修虽耗时久,但每一处细节都藏着“让乡村多一点不一样”的用心。乡村振兴不是单向输出,我们来的时候政府有扶持,现在也想用艺术和咖啡,让更多人看见村子。”从亲子手工到企业团建,从年轻人打卡到长者参观,归禾打破了“乡村只能质朴”的想象,用现代化的设计,为黄杨尖村添了抹不一样的色彩。

图为归禾咖啡店铺环境

归禾的出现,是黄杨尖村咖啡业态在自由、烟火与舒适之上的又一次跃升,它以艺术为翼,让咖啡的香气与文化的韵味交织,与其他三家咖啡馆共同勾勒出黄杨尖村多元而富有活力的乡村振兴图景。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归禾店铺主理人

四家咖啡馆虽模式各异,但实践队通过系统调研,梳理出它们与黄杨尖村发展同频共振的轨迹:从对怪兽咖啡自由初心”的理念挖掘,到55公路咖啡 烟火韧性”的历程追踪,从禾屋慢品日常的运营观察,到归禾艺术融合”的模式分析,实践队始终围绕政策搭台、创业者唱戏、村民共参与的乡村振兴逻辑展开研究。从早期的业态拓荒,到创业孵化,再到社区服务与多元融合,它们的成长不仅是个体经营的成果,更折射出村庄在资源盘活、政策扶持、生态营造等方面的振兴实效,为乡村业态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样本。

图为黄杨尖村路下徐村庄景观


在黄杨尖,从不贩卖匆忙的打卡,只典藏:

阿婆茶杯里的晨光,手冲壶倾泻的山雾,以及茶与咖啡初遇的醺然……

何必千店一面?百合与茉莉,本可同园盛放

 

 

撰稿|张炯

图片|王誉潞

审核|周豪 金巍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巍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