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艺乡行:赴沧水,探龙居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艺反应堆”支教志愿服务团对话非遗传承人 探寻纸影戏千年光

发布时间:2025-07-18 12: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耿一恺   阅读 6.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6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艺反应堆”支教志愿服务团调研组深入益阳市沧水铺镇,探访龙居沧水纸影坊,与省级非遗项目纸影戏传承人朱龙老师展开深度对话。

图1 “龙居沧水纸影坊”牌匾

纸影戏,这朵绽放在湖湘大地的艺术奇葩,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朱龙老师向调研组成员们娓娓道来它的独特渊源:湖南地区受江南气候的影响,动物皮革不易保存,使得造纸术十分发达。因此,智慧的先人给纸张刷上桐油,让其能保存一百余年,再制成各式人像、物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纸影戏”。其以“七分像”而近乎正面的人物造型鲜明地区别于皮影戏,不仅仅是一种民间娱乐形式,更承载着“不看影戏,不知礼仪”的教化功能。

图2 朱龙老师部分纸影作品

纸影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传承内容横跨道具制作技艺、美术、音乐、文学、民俗等多个方面,领域之多远超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表演人物的制作采用手工镂空、拼贴等技巧,再以对应五行的黄、绿、红、黑、白五色上色,单个人物的制作耗时往往可长达3日。纸影戏的表演需要乐队成员一心二用,兼顾演奏与唱词,前往各地演出时还会根据当地民俗选择剧本或现场创作,至今已有3000余本剧本积累。

图3朱龙老师向调研组介绍纸影戏人物并表演曲段《山行》

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延续问题,朱龙老师坦言传承的紧迫挑战:剧团成员平均年龄高达70岁,年轻人即使有兴趣,也因未知的市场前景和学习技艺的漫长周期而望而却步。因为缺乏新鲜血液,团队许多创新想法便难以实现,传播也面临瓶颈。令人振奋的是,剧团正积极寻求合作与突破,开发文创产品吸引大众,并特别期待与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的大学生合作,借助全新视角与广阔平台,为古老艺术注入活力。

图4 朱龙老师和调研组成员合照

此次与朱龙老师的对话,让“青艺反应堆”的学子们深刻感受到纸影戏的璀璨光芒与守护传统非遗文化的迫切。团队成员更加明确了探索非遗传承路径、助力文化振兴的责任,将结合调研经验,以青春智慧为纸影戏等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光影不灭,传承不息,青春正当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耿一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