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瓷火凝辉滋乡土,陶珠串彩启童智

发布时间:2025-07-18 08: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凯强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张凯强)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积极响应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代号召,让中华陶瓷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景德镇申遗注入青春力量,助力擦亮“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7月5日,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实践团走进湘湖镇东安小学,开展“瓷光陶趣启童智”主题活动。

实践团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瓷珠串成趣,腕间添活力

此环节通过串珠手作,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将千年窑火的秘密戴在手上,把这份跨越千年的技艺浓缩,每一次的转动都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实践团成员廖梓芊、林熙雅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串手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如何穿线、打结,到如何搭配珠子的颜色和形状,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入微。孩子们认真听讲,小手紧紧握着丝线,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手串。

廖梓芊、林熙雅讲解手串技法 

随着一声 “开始”,孩子们立刻投入到串手串的创作中。有的孩子将不同颜色的珠子按照彩虹的顺序排列,串出了一条绚丽多彩的“彩虹手串”;有的孩子用卡通珠子搭配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造型,惟妙惟肖;还有的孩子将珠子串成了字母和数字,组成了自己的名字缩写。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串手串都独一无二,充满了童真与童趣。

同学们展示手串

实践团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指尖揉陶土,创意无拘束

动动小手,发挥奇思妙想,童趣和泥土的相遇,碰撞出百变多样的造型。一捧陶土,一抹创意,指尖轻抚,于方寸之间悄然萌动。当景德镇的千年窑火遇见孩童的纯真笑颜,泥土便有了最温暖的注脚。在陶泥手作课堂上,实践团队以瓷为媒,将“千年瓷都”的匠人精神化作童趣盎然的指尖艺术——揉泥如塑云,拉坯似裁月,孩子们以稚嫩双手复刻着“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匠心,用藤蔓杯柄、星纹杯身续写陶瓷文化的浪漫。

高露、廖梓芊讲解陶泥揉捏技巧

歪扭却灵动的陶杯陈列如星,每道指痕都是非遗传承的新注脚。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里,景德镇千年制瓷智慧不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而是化作孩子们掌心的温度、眼中的光芒,更多童梦在陶泥间生长,让陶瓷非遗文化生生不息,灼灼其华!

同学们手作陶杯

同学们展示陶艺作品

这些承载着童真相思的作品,既是非遗文化在少年心中播撒的种子,也是乡村美育振兴的鲜活注脚。此次活动不仅让景德镇陶瓷文化跨越山海,在乡村孩童的掌心焕发新生,更以美育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未来,愿这份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如春风化雨,滋养乡土大地,让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共绘文明新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凯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