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藤计划实践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通过劳动实践探索社区治理与高校教育服务融合新路径,深化青年对基层治理的认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藤计划实践队于2025年7月12日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九华山路东和园外围主干道,开展以道路清扫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该干道毗邻商业区与农贸市场,每日人车流量密集。实践团前期调研发现,该路段存在流动摊贩遗留垃圾、共享单车无序停放及绿化带隐匿废弃物三大治理难点。团队指导教师表示:“清扫不仅是劳动,更是治理现状的直观调研。队员需在服务中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实践队员们身着统一志愿服,携带垃圾分类钳、扫帚及可降解垃圾袋,以三人小组形式分段作业。队员在清理绿化带时发现大量烟蒂与塑料包装:“这些隐蔽垃圾暴露了公共空间监管盲区,也说明居民环保意识需加强引导。”两小时内,团队累计清理垃圾约150公斤,规整共享单车40余辆,清除卫生死角12处。
清扫过程中,实践团同步开展社区教育。当队员俯身拾取沟渠中的饮料瓶时,有些居民驻足感叹:“这脏地方大家都是绕着走的!”队员随即递上团队自制的《社区环保指南》,图文展示垃圾渗滤液对土壤的危害。多位居民见状主动加入清理行列,水果店老板更提供清水供队员冲洗污渍。
“劳动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育。”团队长指着刚清理出的分类垃圾桶周边区域解释,“社区增设了‘三步分类法’图示,用现场演示代替说教。”实践团当日发放环保资料200余份,收集居民治理建议17条,其中“设立摊贩临时收纳点”“单车电子围栏管理”等建议已提交社区议事会。
实践团同步开展社区环保宣导。当队员清理沟渠积存饮料瓶时,5名居民主动参与作业。水果店经营者提供冲洗用水,杂货店主借出高压水枪处理油污地面。团队发放自编《社区环保指南》213份,现场演示垃圾分类操作规范27次。
“实践队员们指出的摊贩垃圾集中点设置问题,正是大家上月居民议事会的焦点。”社区工作人员证实。实践团收集的19条建议中,"设立摊贩临时收纳点""优化单车电子围栏"等6条被纳入社区本周治理议题。
社区党委书记全程参与活动后感慨:“实践队员用行动撕掉了‘纸上谈兵’的标签。队员们发现的非机动车占道问题,正是社区下周联席会的议题。”实践团据此撰写《社区边界区综合治理提案》,提出“商居共治委员会”“学生实践岗常态化”等机制设计。
汗水浸透的蓝马甲在柏油路上汇成流动的风景线。当最后一袋分类垃圾被清运车收走,斑驳树影下的马路焕发新生。通过道路清扫这一基础服务载体,实践团验证了教育服务与社区治理的三重融合路径:以劳动实践作为治理现状调研方法,以现场服务触发居民共治意识,以提案机制实现青年智慧向治理效能的持续转化。校地双方据此建立的"服务-诊断-优化"闭环机制,为高校社会实践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清扫,不仅拂去了街巷的尘埃,更擦亮了青年洞察社会的眼睛——社区治理的密码,终须在躬身实践时破译;教育服务的真谛,永远在服务人民的路上显影。(通讯员 谢若涵 翟路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翟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