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飞阅”黄田,助力百千万!

发布时间:2025-07-18 11: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思琦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为黄田镇发展贡献青年力量。2025年7月9日,乡韵青旅团实践团依次到达了万洞村莲藕种植基地、黄田村柑橘种植基地、万洞村茶枝柑种植基地,广藿香种植基地、 江头乡农会旧址等多个地方进行航拍取景,为团队后续实践工作找好定点。

01万洞村、黄田村莲藕种植基地

当天早上,团队成员经过对莲藕的相关了解,带着问题来到了万洞村,黄田村莲藕种植基地。当地藕农反映“黄田镇当地种植的莲藕品种是广东人最为喜爱的",但销路有待扩展。针对团队提出“当地是如何将新采莲藕外发而且最大限度保证水分不流失?"的这一关键性问题,当地莲藕种植户进行了回答:7月的早熟藕容易失水,运于周边城市直接批发;而晚莲藕经过数月生长内部已完全变粉,更易保存,可以外发到各省进行售卖。

图为黄田村莲藕种植基地

之后,团队成员回到实践基地,对莲藕相关的知识进行一系列查找与研究。经过后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发现当地莲藕分早熟、晚熟品种,特性及运输要求不同:早熟藕含水量高、上市气温高,需冷藏或加冰保温运输以保鲜防破损;晚熟藕淀粉含量高、耐储性强,上市气温低,运输要求较宽松,长途运输时进行晾晒减水防霉变。从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要躬行!农户们通过亲身实践,总结了一套切合实际的好方法,纸面上的计划唯有落到实处方能收获满满。

02黄田村柑橘种植基地

紧接着,团队成员抵达了四会市柑橘种植基地。团队借助专业无人机设备,对当地柑橘种植区及陈皮制作工坊展开了系统性航拍记录。在柑橘种植基地,无人机搭载高清镜头,能通过特写镜头呈现叶片舒展状态与果实饱满度,为分析种植密度、生长态势提供了直观影像资料。

▲图为小青柑图像

而在陈皮制作工坊,无人机则聚焦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呈现,镜头灵活切换视角,将“三蒸三晒”等传统工序与现代仓储管理的结合过程完整收录。这些专业航拍素材不仅为实践报告提供了可视化支撑,更通过技术手段让传统产业的细节之美与发展脉络得以生动呈现。

03万洞村茶枝柑,广藿香种植基地

中午,团队成员到达了万洞村茶枝柑种植地。经了解,茶枝柑果皮制干后可入药,药食同源,极具养生价值。黄田镇当地茶枝柑最大种植户李老师告诉我们:黄田的气候非常适宜茶枝柑的生长,后续会深入拓展茶枝柑相关周边产业的开发。茶枝柑的两个具体采摘时期和用途,当茶枝柑还处于小青果阶段,采摘下来主要用于泡茶养生;完全成熟后果皮变厚,主要用于制作陈皮。队长在交谈的结束之际,与基地负责人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对果园情况的进一步考察和了解。

随后,团队抵达广藿香种植基地,航拍了广藿香的外观细节、种植规模,初步了解了广霍香的基本情况。

▲图为广藿香种植基地

04江头乡农会旧址 

此次行程最后,团队技术成员航拍了江头乡农会旧址。思考“我们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的问题,进一步了解了黄田镇当地的红色文化与历史。学习过去,展望未来!

图为陈伯忠故居

05总结

通过此次对黄田镇多地的航拍取景和调查,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莲藕、柑橘、茶枝柑,广藿香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收获颇丰。成员们表示,将把此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制作宣传视频、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图 片  |柳竣文 欧欣怡 胡展晴 

撰 文  |赵悦

初 审  |曾浩源 林思琦 陈柳坚

复 审  |莫锦陶 刘吉昌

终 审  |乡韵青旅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思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