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对话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沙勒克江·依明

发布时间:2025-07-18 10: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安琪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铸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宣扬爱国精神。7月14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通边疆,籽聚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志’赴西疆·承启新章”社会实践队与新疆工程学院暑期实践队共同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沙勒克江·依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屋”。

国旗飘扬处

清晨的民族风情小院里,五星红旗在微风中格外鲜艳。沙勒克江·依明身着整洁的服装,佩戴党徽,长安大学暑期实践队与新疆工程学院实践队的队员们列队肃立,目光紧紧追随着沙大叔。沙勒克江.依明,原系塔城市食品公司职工,从2009年开始坚持在自家小院里升起一面面五星红旗。后把自己的小院改成爱国教育基地,对一代代青年,无论民族,无论来自何处,进行爱国教育。

参与升旗仪式有维吾尔族、锡伯族、回族等多民族同学,蒙古族老师,这无疑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鲜活动人的诠释。

沙大叔情真意切地告诉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明白升国旗的意义,要祝福党,祝福国家,祝福人民,要时刻把“爱国”二字放在心间。随着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上升,沙老的眼神庄重而坚定,队员们齐声唱着国歌,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敬畏。我们舞动鲜红的旗帜,共同歌唱着祖国的繁荣。

图为沙勒克江·依明在国旗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贾则楠 供图

对话沙大叔

在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小屋前,队员们围坐在沙老身边,听他讲述自己与国旗、与祖国的故事。当被问及坚持升国旗的动力时,沙大叔打开了话匣子:“1999年,我看着电视里国庆50周年的盛况,心里特别激动,09年“七·五”事件后,我意识到许多人不明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义,就想在家里升一面国旗。”

他指着院子里的旗杆说:“每次升国旗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祖国,想起中国共产党,想起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现在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也想教育更多的中国人,让祖国大地上的各个地方升起一面面五星红旗。”

图为队员们采访沙勒克江·依明。涂尹豪 供图

小屋藏深情

带着采访中的感动,队员们走进沙大叔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屋。不大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沙老珍藏的多面国旗、荣誉证书、荣誉徽章——有的边角已磨损,有的印着岁月的痕迹,都承载着对祖国,对人民饱满的爱。墙上的照片记录着他参加爱国活动的身影:和各族群众一起升旗、向孩子们讲国旗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的,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是爱国家风的传承,是对民族团结的坚守。队员们倍感震撼,主动帮助沙大叔打扫小屋,用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的祝福。

旗帜的接力

活动接近尾声,授旗与颁证仪式在国旗下举行。沙大叔亲手将一面崭新的国旗交到实践队代表手中,郑重嘱托:“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希望你们走到哪里,都记得这面旗的意义,把爱国的精神用到学习和工作上。”沙大叔在红旗边上记录下了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并亲手将国旗叠的整整齐齐。

图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国旗下举行授旗仪式。涂尹豪 供图

队员们也代表长安大学为沙大叔颁发了荣誉证书,青年的赤诚承载着对这位维吾尔族大叔的敬仰之情,队员们也将无比珍惜这面从祖国边疆带来的五星红旗,它是对边疆的守护,民族团结的注脚。

图为长安大学与新疆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合照。涂尹豪 供图

离开沙勒克江·依明的小屋时,国旗仍在风中飘扬。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一位老人用一辈子践行的爱国承诺,更在对话与感悟中明白:爱国,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代代相传的家风,更是各民族中华儿女对祖国最朴素的深情。而这份感悟,终将化为长大学子前行的力量,让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精神之花越开越艳。(记者 朱安琪 通讯员 朱安琪 涂尹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安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