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吴雨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要把初心刻在年轮里。”近日,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组织社会实践营队以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为实践平台,深入企业与基地开展调研,通过科研深化与专业实践,实现高校专业知识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校企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深入产业基地,明确实践方向
吉安市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的原料初加工基地内,一座三层楼高的不锈钢提取锅炉巍然矗立,队员们沿旋梯登上平台,透过视镜可见翻滚的龙脑樟枝叶与循环热媒在密闭罐内完成动态提取。采样口开启瞬间,蒸汽携浓烈樟香扑面而来,队员们在林学院教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了龙脑樟各部位的采样。在生产车间,师生们近距离观察和了解了采集样品的全链条蜕变。这些抽象的学术理论,通过具象的生产流程,生动地展现在师生们眼前,使他们对天然植物产业具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明确了之后的实践方向。
▲图为队员在原料加工地进行龙脑樟油的采样
聚焦核心原料,开展实地调研
龙脑樟作为企业的核心原料,其种植与养护情况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振兴团的师生们深入吉安市林科所基地开展实地调研,成员们手持放大镜、记录本等工具,分组对不同区域的苗木进行细致观察。在龙脑樟幼苗大棚里,师生们见到了数不胜数、整齐划一的樟树幼苗,经林科院负责人的介绍,“这是从数十年的樟树母树上移植下来的,育苗过程也是讲究科学方法。”在龙脑樟母树林里,成员们在部分母树的叶片上发现边缘黄化、卷曲及零星蚜虫,根系取样显示须根褐变,疑似根腐病早期。根据现场湿度和土壤紧实度,团队立刻与基地工作人员沟通提出“开沟晾根+生物农药苦参碱”的应急方案,并建议基地立即安装土壤墒情传感器,把经验灌溉改成数据灌溉,专业的分析和建议得到了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为龙脑樟乡村振兴团进行实地调研
种植规模扩大,助力产业升级
振兴团来到位于吉安县敖城镇的江西中香天然植物有限公司龙脑樟园,这片由林科院20亩母本试验林扩展而来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如今已达1200亩,连片的樟树在丘陵间铺展成起伏的绿浪。十余名队员们拿着统一编号的采摘袋与枝剪,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首批样方采集,称重显示平均单株叶片产量2.4公斤,含水率68%,符合车载低温运输标准。采摘间隙,无人机升空巡园,实时回传NDVI植被指数,屏幕上深浅不一的绿块提示需补栽的弱苗区域。其中一名队员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知识的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片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樟树林中,见证了大自然的奇迹,也体验了农业科技的魅力。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教授指导样方采集要点
枝叶萃取成金,助力价值变现
在中香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公司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们参观陈列着的各式各样的精油香料产品,从单一精油到复合香料,从食品添加剂到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让师生们更为震撼的是研发楼的“产品矩阵”:龙脑樟精油被开发成抑菌洗手液、车载香氛、舒缓膏、纳米微胶囊饲料添加剂等20余款上市产品,形成“1瓶精油、N种场景”的多元变现路径。成员们对这些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香精油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表示,江西农业大学在农业科技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有限公司理想的合作伙伴。他们期待通过双方的合作,能够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图为公司负责人向振兴团成员们展示精油产品
深入产业基层,贡献青春力量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江西农业大学龙脑樟乡村振兴团社会实践营队的师生们,通过企业参观、基地调研、科研转化等环节,在农业产业一线锻炼了实践能力、提升了专业技能。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农业高校学子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纷纷表示,将把在此次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文 | 吴雨涵
图片 |龙脑樟乡村振兴团
审核 |陈尚钘 范国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可心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