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水学子寻访三代足迹,构筑黄河生态记忆基因库

发布时间:2025-07-17 1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买雨萱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2日至15日,水利学院“遇‘践’九曲安澜,共‘履’绿韵新章”实践队深入郑州市黄河岸边的来童寨村,开展了一场以“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深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探索构建全民参与、代际传承的黄河保护新模式,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提供了生动的基层经验。

图为实践队员与来童寨村书记合影

实践队以严谨的社会研究方法为基础,在来童寨村展开系统性调研工作。团队精心设计结构化问卷,覆盖村民对黄河生态的认知水平、保护意愿及政策评价等核心维度,获取了反映基层声音的一手数据。同时,深入的分层访谈覆盖了村中老、中、青三代群体,构建起立体的认知图谱。

在老一辈村民家中,老人们深情讲述黄河故道的沧桑巨变,生动勾勒出从“靠河吃河”的传统生存依赖向“护河爱河”的现代生态自觉的深刻观念转型。中年村民则将视角投向当下,详细描述村庄依托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言语间充满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坚定认同。孩童们则分享参与河岸植树的亲身经历,纯真话语传递出对母亲河最质朴的情感依恋。

图为村中老人回忆黄河的变迁

这些饱含温度的口述内容与同步采集的影像素材,不仅详实记录了黄河生态变迁与沿岸人文故事,更成为动态传承黄河文化、深化流域生态认知的独特资源宝库。

面向村庄的未来,实践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黄河小卫士”儿童课堂。教学核心着重强调水土保持对于抵御侵蚀、维护河道稳定的关键作用,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考自身作为“黄河小卫士”的角色定位与行动方向,激发其保护母亲河的深切责任感与主动参与意识,为培养未来的生态守护者奠定了坚实的认知与情感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讲解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来童寨村的实践活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乡村基层的生动映射与实践探索。通过系统打捞与保存珍贵的民间记忆,实践不仅记录了黄河生态人文史料,更在追溯历史脉络中深化了对保护与发展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强化了行动的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从“口述史+影像志”的记录到面向未来一代的生态教育,活动构建了“铭记历史-深化认知-付诸行动-代际传承”的完整闭环。村民,特别是少年儿童,在深度参与中不断内化生态价值认同,保护意识正悄然转化为潜在的集体行动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听村书记讲述来童寨村与黄河的故事

深耕历史记忆,方能明晰来路;悉心培育新绿,始可洞见未来。这些凝结着基层智慧与青春活力的实践成果,不仅是记录黄河母亲沧桑变迁的宝贵历史档案,更是点燃全民参与热情、推动黄河保护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火种。它们将持续转化为驱动黄河流域生态持续改善的澎湃动力,助力母亲河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绿色生机与永恒魅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买雨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