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荒漠到青春课堂:醴陵学子聆听“两弹一星”的信仰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7 11: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阳婕 阳维维 谢景帆 张宇昊 李凯 张超崴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6日下午,湖南警察学院小荧星志愿团高校分队在醴陵市榬木岭中学开展了“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们以“两弹一星”历史为脉络,向学生们生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核。在这所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红军小学里,一场关于信仰的接力正悄然展开。

共同见证:永恒丰碑与精神火炬

“两弹一星”伟业是共和国建设史上气壮山河的宏伟篇章。当祖国面临严峻国际形势时,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等功勋科学家毅然冲破阻碍,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如今,在榬木岭中学的教室里,孩子们的书包里满载着对未来的憧憬,知识正成为改变命运的钥匙——那曾经在荒漠深处闪耀的科研星火,如今已化作照亮求知路的明灯,为年轻的心灵指引方向。

志愿团的宣讲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原理,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科学家精神穿越时空:当听到钱学森突破重重封锁回国效力时,孩子们握紧了拳头;看到邓稼先在试验场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的画面,不少同学红了眼眶;郭永怀飞机失事时与警卫员紧紧相拥保护文件的壮举,让整个教室鸦雀无声;王淦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话语,在每个少年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报国的种子——有孩子听完后立志要像钱学森那样成为航天科学家;有学生表示要学习邓稼先扎根基层,当乡村教师回报家乡;还有孩子眼含热泪说:“我要报考警校,像郭永怀守护国家机密那样,用忠诚与勇敢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平安……”

这些纯真的心声,正是精神火炬在新时代传递的生动见证。在湖南警察学院,“忠真智勇”的校训与“两弹一星”精神血脉相通——“忠”是永不褪色的警魂,如邓稼先隐姓埋名般的绝对忠诚;“真”是追求卓越的执着,似于敏院士在戈壁滩上的千万次演算;“智”是科技强警的担当,承继钱学森系统工程的创新智慧;“勇”是舍生忘死的气概,犹如郭永怀用生命守护国家机密。当孩子们把对科学家的敬仰转化为从警报国的志向,那闪耀在警徽上的精神之光,必将照亮更多青春的理想征程。

星火传承:创新教育润泽山乡幼苗

在今日榬木岭中学,“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教育的精神坐标。正如当年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铸就国之重器,教师们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精心培育着民族的希望。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耿飚之女耿莹的寄语“你心中有太阳,成长就不会歪”,成为湖南警察学院小荧星志愿团与孩子们的共同座右铭。

60年前那震撼世界的巨响印证了中国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创造奇迹。今天,榬木岭中学师生正以自力更生的志气、艰苦奋斗的骨气、自主创新的底气,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真理,在实践的熔炉中锤炼本领。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生根发芽,它所激发的是师生追求卓越、报效家国的强大动力,所孕育的是青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两弹一星”精神与红色基因交相辉映,共同托举起明天的太阳。它们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指引,必将激励中国教育培养出更多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超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