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海面泛着细碎的银光,湿润的海风裹挟着淡淡的咸腥味拂过渔村,广东培正学院“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成员们各司其职,为这座村庄孕育智慧与希望的萌芽。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全体大合照
“粮”心育童心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为将这一重要理念深植童心,“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油条老师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为金门塘村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意义深远的粮食安全课。从一粒米的成长日记到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油条老师用清晰的生长流程展示、数据冲击,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小朋友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意蕴。同时引出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剖析面临的危机,通过互动问答与主题黏土纸盘画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立体艺术承载教育目标,让粮食安全的种子在生活里生根发芽,让“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念悄然传递。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讲授粮食安全课
▲图为小朋友以珍惜粮食为主题制作的黏土盘子画作品展示
“诵”承强国志
国以少年强,教以信仰立,培根铸魂是育人之本,是民族复兴的筑基工程。为把爱国种子播撒心田,"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vivi和彩虹老师为金门塘村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激情澎湃的朗诵课。从《如果信仰有颜色》的铿锵字句到《少年中国说》的赤诚情怀,vivi老师和彩虹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诵,而后带动小朋友们集体朗诵,在小朋友们整齐划一、洪亮激昂的朗诵声中让他们切实体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豪迈气概,“此生无悔入华夏”的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童声中传承延续,让“强国有我”的信念在幼小心灵中深深扎根。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在教小朋友们朗诵诗歌
▲图为小朋友们集体朗诵诗歌
童心绘扇承文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让传统之美与文化自信浸润童心,"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vivi老师为金门塘村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韵味悠长的团扇文化课。vivi老师娓娓道来团扇的历史、结构并进行优秀作品鉴赏,带领小朋友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在团扇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专注投入其中,并让其在该过程中真切感受“方寸之间见天地”的传统智慧,“一扇一世界”的艺术魅力,让非遗技艺在指尖流转传承,让文化自信在童真创作中悄然生长。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介绍团扇
▲图为小朋友们集体展示自己制作的团扇
虫趣探微生
自然奥秘是生命演化的神奇密码,而生态意识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课题。为让小朋友们认识到生态多样性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可乐老师为金门塘村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昆虫科普课。可乐老师生动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成长蜕变过程及其独特生活习性,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微观世界的奇妙王国。同时在一问一答间,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独特性与“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让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颗种子在小朋友的好奇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播放昆虫科普视频
▲图为小朋友主动回答课堂提问
躬行探海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调研设计组的成员们深入基层,实地探访当地海鲜干货供货商与海鲜市场,拍摄多品类海鲜干货的照片,询问并了解当地海鲜的市场价格。并在滨海公园等地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与调研方向相关的情况,以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撑。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海鲜干货市场进行调研访问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在滨海公园进行调研
从晨光熹微的教室到夕阳西下的村巷,从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到乡亲们朴实的家常话,"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每一刻都过得充实而动人。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程,每一次真诚深入的走访,都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当支教的身影点亮求知的星火,希望的种子便在童心中生根发芽;当调研的笔触记录下每份民情,振兴的路径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年轻的力量正谱写着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图为"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总结例会
特别鸣谢
广东铠仕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阳光将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绘就乡村发展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骏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