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载情,点亮心灯——“岭航物研”突击队开展特色德育课程

发布时间:2025-07-16 23: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秀文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陈秀文) 近日,“岭航物研”突击队以“以物载情,点亮心灯”为核心理念开展德育课堂,通过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与实践,将勇气、责任、善恶等抽象品德具象化,让孩子们在动手与感悟中播下美德的种子,让品德教育如春雨般浸润心灵。

巧借贴画育勇爱

7月8日,支教组刘嘉欣老师围绕“勇气、爱、责任”三个关键词,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课程。课堂伊始,她以哪吒的故事引入,那句掷地有声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孩子们对“勇气”有了初步的认知。随后播放的哪吒故事视频,更让孩子们明白勇气藏在生活的细节里:是上课时敢于举手的果敢,是学骑自行车摔跤后依然坚持的韧劲。

图为孩子们积极向老师分享自己对“勇敢”的认识

接着,刘老师引导孩子们感受“爱”的温度——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给自己鼓励的“爱自己”,到主动关心同伴、分享善意的“爱他人”,让温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萌芽。

图为小朋友和老师互动

图为小朋友们合作挑选冰箱贴制作材料

最后的冰箱贴制作环节充满巧思。当孩子们的小手忙碌起来时,三类贴纸成为了无声的老师:哪吒奋力改变命运的执着、线条小狗传递美好的热忱、蜡笔小新照顾妹妹的细心。这些鲜活的动画角色如向导般指引着“做好分内的事就是责任”的道理。

制作完毕后,刘老师对孩子们讲述冰箱贴的深刻含义:“这小小的冰箱贴,承载着大大的勇气与责任。带着它前行吧,你贴过的每一个角落,终会绽放出成长的花朵。”孩子们纷纷举起手中的作品,有的晃着贴着哪吒的冰箱贴,有的捧着粘着线条小狗的贴纸,叽叽喳喳地说着要贴在床头、书桌或冰箱上。而这枚小小的信物,也终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礼物,见证他们在勇气与责任的陪伴下慢慢长大。

图为成果展示


细用干花辨善恶

7月13日,刘嘉欣老师带来了一堂以“花点心思辨善恶”为主题的课。她从“身边的行为镜子”说起,让孩子们先从日常小事里分辨善恶——“是主动帮同学捡起掉落的文具,还是偷偷藏起别人的课本?”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抽象的“善恶”有了具体的模样。

图为小朋友和老师分享生活中的善与恶

接着,老师讲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听着小孔融把大梨让给兄长的懂事,明白了善意藏在谦让与体谅里;又听《东郭先生和狼》的警示,知道对恶人施善,反而会助长恶行。一正一反的故事像两把尺子,帮孩子们校准着对善恶的认知。

最有意思的是干花书签制作环节。当孩子们的小手拾起风干的小雏菊、满天星,小心翼翼地粘在透明袋子上时,刘老师轻声引导:“选一朵花贴上去,就像在心里种下一个善意的念头;把书签送给朋友,就是把这份善意传出去。”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给书签系上丝带,有的还在背面画了个笑脸,仿佛那小小的卡片真的藏着善恶的密码。

图为孩子们仔细挑选干花材料

课程结束时,刘老师巧妙地说:“每片干花都是善举的印记,夹在书里,也种在心里。”那些带着花草清香的书签,就这样成了善恶的小小信使,让孩子们在触摸花瓣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善意的温度。


图为成果展示

德育课以“物”为桥,让抽象的品德有了可触可感的模样:冰箱贴承载的勇气与责任,干花书签凝结的善恶认知,既藏在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里,更悄悄种进了他们的心田。这种“以物载情”的教学方式,让德育走出说教,化作生活中的点滴感悟,陪伴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明辨是非、坚守善意,让美德之花在心灵深处持续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秀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