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识遇见乡土,龙海园社区的七日蜕变——南信大“缘聚善行”团队赋能社区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6 17: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温家慈 朱晓颖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温家慈 朱晓颖)2025年7月7日至7月13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缘聚善行小分队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龙海园社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团队分层开展科技助老、科普启蒙、学业辅导等服务,既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也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

精准调研:精准定位社区需求

7月7日,小分队抵达龙海园社区后,首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调研明确服务方向。“咱们社区老人多,手机玩不转;孩子们放假在家,想学点新鲜东西却没渠道。”社区委员会贾主任的话让团队明确了服务重心。基于此,团队设计针对性调研问卷,完成首轮抽样调查,形成包含基础数据与需求痛点的分析报告。

当晚,团队召开工作部署会,按“银发服务”“青少年科普”“综合保障”三大模块划分职能,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与责任人。队长说:“咱们得把每项服务做扎实,让社区真真切切感受到变化。”

▲图为团队深入龙海园社区开展活动调研

科技助老:破解数字鸿沟,构建适老服务体系

7月8日,“银发智能讲堂”在社区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活动采用“基础操作—安全防护—场景应用”的三阶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的适老化服务体系。

基础操作环节,小分队将智能手机功能拆解为开关机、音量调节、界面切换等12个基础模块,通过大字图解与分步演示,确保老年群体能够掌握开关机、连接网络等基础技能。安全防护环节,结合典型案例,讲解诈骗信息识别、支付密码设置等知识,强化数字安全意识;生活场景应用环节则聚焦高频需求,系统教学线上购物、预约挂号、视频通话等功能,实现数字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绑定。

活动全程注重实操性,通过“讲解—演示—实操”的循环教学,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障碍。活动结束时,王爷爷笑着说:“现在我也能跟外地孙子视频了,谢谢你们这些好孩子!”

▲图为王铭畅开展银发智能讲堂

科普启蒙:激活青少年科技兴趣,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7月9日开展的“AI未来课堂”科技研学活动,是团队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的重点项目,旨在弥补乡村地区科技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认知拓展”的递进式设计,让青少年直观感受科技魅力。

“代码真能让机器自己浇水?”现场的小朋友好奇地问。队员们用Python编写“智能灌溉系统”代码,通过动画演示流程:“你看,这里改个数,机器就知道啥时候浇水了。”团队还指导学生使用专业软件识别农田害虫,通过“图像采集—特征比对—信息输出”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技工具的使用方法,孩子们分组动手尝试,兴奋地互相展示成果。现场此起彼伏的提问声,彰显着科技启蒙的良好成效。

活动全程参与度达92%,后续问卷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对科技知识的兴趣显著提升”。这种以实践为核心的科普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递边界,更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科技探索的种子,为乡村教育注入了创新活力,体现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长远价值。

▲图为温家慈开展“AI未来课堂”

多元服务:实现全年龄覆盖

除核心科技服务外,团队还针对社区不同群体需求设计了多元化活动,形成全龄段覆盖的服务体系。7月11日的“小课桌”活动聚焦青少年暑期学习需求,团队通过学科答疑、学习方法指导与个性化计划制定,助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活动还引入费曼学习法、番茄工作法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并协助制定暑期计划表,累计服务学生30余人次。7月12日的“扭扭棒”手工活动则面向社区儿童,通过创意实践丰富暑期生活。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制作出了五角星、蝴蝶等手工制品。一件件虽显稚嫩却饱含心意的作品新鲜出炉,合影时的欢声笑语充盈着整个房间。

▲图为陈培潇帮助社区学生制作扭扭棒

成果反馈:形成闭环,深化实践价值

7月10日与13日,团队分阶段开展成果评估,通过二次问卷调查与群众反馈会收集大家的反馈。调查显示,老年人智能手机安全防护意识达标率提升了48%,青少年科技兴趣指标提升了53%。“要是能多教几节手机课就好了。”居民的建议被队员认真记录下来。群众反馈会总计收集到12条建设性意见,涵盖活动频次、内容深度等方面,为后续服务优化提供明确方向。7月13日,团队完成问卷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包含服务成效、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的总结报告。临别时,孩子们送来手绘作品,老人们挥着手送别。

 此次龙海园社区“三下乡”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此次实践活动通过精准服务与科学评估,既为龙海园社区带来实际价值,也让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深化了对社会需求的认知。从科技助老到科普启蒙,活动始终以“需求导向”为核心,将高校知识资源转化为基层服务效能,用行动诠释了“三下乡”的意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晓颖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