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李彬语 周思洁 江彤 报道 孙姸 摄影)7月16日15时,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鹿鸣书声志愿服务队为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千字文》启蒙教学。支教队员从《千字文》的历史渊源讲起,带领孩子们逐句解读,探究文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并指导他们亲手抄写,让古老的经典在稚嫩的笔尖下焕发新生。
▲图为支教队员给孩子们讲《千字文》的成书传奇
课堂伊始,支教队员以生动的故事开场,向孩子们介绍了《千字文》的成书传奇。相传梁武帝为教育子侄,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交由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通宵达旦,将零散的字串联成韵文,最终成就了这部流传千年的蒙学经典。孩子们瞪着好奇的眼睛,听得入了迷。
▲图为支教队员教孩子们写生字
随后,支教队员选取“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等简单句子,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句子的意思。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支教队员特意选取《千字文》中与自然、品德相关的句子,设计“密码探索”环节。例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一句,孩子们通过观察插图,理解了水循环现象;“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则通过讲述兄弟互助的故事,传递家庭伦理观念。
课程尾声,孩子们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用铅笔在写字本上一笔一画抄写《千字文》选段。支教队员还展示了毛笔书写版本,孩子们争相观看宣纸上的墨迹,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图为支教队员教不会写字的孩子写字
据悉,本次课程是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鹿鸣书声志愿服务队“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未来,志愿服务队计划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通过组织古诗吟唱比赛、节气主题的手工制作等多种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记者采访到“灯塔计划”鹿鸣书声志愿服务队队员王州烁,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启蒙或许不能立刻见效,但埋下的文化种子终将生根发芽。” (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彬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