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 (通讯员:蔡琪)为引导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近日,景德镇学院“戎光薪火”退役大学生士兵实践队走进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建胜村、石鼓村,开展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致敬英雄,在一次次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中,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青春走访,触摸信仰温度
在建胜村,实践队来到抗美援朝老兵林新安家中。“光荣之家”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队员们的迷彩身影交相辉映。看到这群朝气蓬勃的退伍大学生,林爷爷难掩激动,紧紧握着队员的手。队员们细心的为林爷爷量血压,询问林爷爷的健康状况,每一句都传递着对老兵的关怀与敬意。交谈中,林爷爷讲述了零下三十度坚守阵地,啃冻土豆充饥,以及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以血肉之躯守护阵地的故事,让青年学子们切身体会到革命先辈矢志报国、不畏艰险的信念与担当。
正值七一之际,实践队还为老人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 为老兵们拍摄证件照,队员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背景布和相机,小心翼翼地为林爷爷整理衣襟、梳理头发,“爷爷,您看这边,笑一笑”,老人脸上绽放的温暖笑脸与身后“光荣之家” 牌匾一同定格在镜头里,这份带着青春敬意的影像,是对英雄老兵的深情致敬。
离别之际,“立正——敬礼!”在队员们整齐列队敬礼时,林爷爷努力挺直腰板回以军礼。这一跨越时空的军礼,是革命精神的传递,是“人在阵地在”的信仰接力,更是新时代青年向英雄前辈作出的青春誓言。
近距离倾听,汲取榜样力量
随后,实践队还走访了石鼓村的抗美援朝老兵曾敏。他曾投身抗美援朝战场、归乡后长期扎根乡村医疗一线,卫生所里满墙的锦旗与荣誉证书,静静诉说着他从战地救护到乡村行医的奉献岁月。队员们围坐一旁,认真聆听老人讲述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的惊险经历,以及返乡后背着药箱穿梭于村巷田埂、守护乡邻健康的温情故事,在战火与仁心的交织中,深刻感悟 “抗美援朝精神” 与 “医者仁心” 的时代价值。
在拍证件照前,队员们细心为他修剪发型。推子声中,利落的军人寸头渐显,队员轻擦去他颈间发屑。快门“咔嚓”一响,立挺的白衬衫在红色背景前定格成一幅特殊的“肖像”。临别时,曾爷爷紧握队员双手,掌心的温度里,传递着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青春致敬英雄,传承红色薪火
此次 “三下乡” 慰问抗美援朝老兵活动,不仅让老兵们真切感受到关怀,更彰显了景德镇学院 “戎光薪火” 退役大学生士兵实践队践行社会责任的担当,成为新时代青年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生动缩影。退役大学生士兵们以独特身份展现着新时代价值:他们既是红色历史的 “活教材”,用自身转变诠释 “当兵为什么、退伍干什么”;更是红色精神的 “播种机”,让年轻人在可感可知的榜样中读懂 “爱国” 二字的千钧分量。这种 “以老带新、以新传新” 的传承模式,正是让红色江山代代传的生动实践,红色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一次次对话与倾听中融入青年血脉,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
未来,景院学子将继续高举青春旗帜,把爱国之情化为强国之行,将英雄精神转为实践动力,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青年中生生不息,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