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播撒急救火种,博爱照亮船闸港湾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赴朱码船闸开展应急救护普及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5 23: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悦   阅读 73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踏着晨光出发,奔赴朱码船闸开展“青春播撒急救火种,博爱照亮船闸港湾”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水上交通枢纽的安全保障需求,将专业急救知识与暖心服务送到船闸工作人员及船员身边,为航运安全注入青春力量。

智慧船闸探实情,调研导向明需求

抵达朱码船闸后,志愿者们首先走进船闸模拟仿真运行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江苏省各船闸的实时运行数据、船只通行轨迹清晰呈现,智慧化管理系统让“一屏观全省、一网管全域”成为现实。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朱码船闸的调度机制与运行效率,也敏锐察觉到安全保障环节的潜在需求。

为精准掌握应急救护现状,志愿者们现场发放调研问卷,并与船闸工作人员展开深度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船闸工作人员参与系统急救培训的比例不足30%,船员群体更是极少接触正规救护培训;更值得关注的是,朱码船闸目前尚未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难以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将调研结果反馈至淮安市红十字会,为推动AED在船闸区域的普及提供了一手数据支撑。 随后,志愿者们观看了船闸运行原理动态演示,在模型与动画的直观呈现中,进一步熟悉了闸室升降、闸门启闭等核心流程;进入监控室后,通过实时监控画面观察船闸整体运行状况,就“突发险情时的应急调度机制”“船员求助信号接收流程”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为后续急救培训的场景化设计积累了实践依据。

靶向培训强技能,实操演练筑防线

在船闸会议室,一场针对性极强的应急救护培训正式展开。志愿者们协助清江浦区红十字会培训师杨丹丹,结合船闸作业特点与前期调研结果,聚焦航运场景中高发的紧急情况,系统讲解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心肺复苏(CPR)操作规范及AED使用方法。

为船舶摇晃时,心肺复苏的按压角度需微调15度以保持垂直发力”“遇到船员被渔网缠绕导致窒息,应先解除束缚再实施海姆立克法”……杨丹丹的讲解融入了大量水上作业场景细节,志愿者们则配合演示标准动作,用红绳标记出按压的精准位置、用计时器把控操作节奏。

实操环节中,船闸工作人员踊跃参与模拟演练。志愿者们首先引导大家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从背后环抱的手势、向上冲击的力度到观察异物排出的反应,逐一纠正动作细节;随后,在仿真人体模型前,大家跪在垫子上练习胸外按压,在“按压深度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频率”的口令中强化动作记忆;面对模拟AED设备,船员们认真学习电极片粘贴位置、语音指令响应等操作要点,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今天才知道关键时刻自己也能救命。”一位参与演练的调度员感慨道。

登船送暖传知识,同心共筑安全网

培训结束后,志愿者们驱车跟随船闸工作人员前往下游的朱码船闸水上服务中心大厅。在这里,大家向船闸工作人员及等候过闸的船员详细介绍了红十字会的职能与会员权益,现场协助20余名航运从业者完成红十字会会员注册,并为新会员佩戴徽章、合影留念,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进一步扎根航运群体。


“ 师傅,这是急救包,里面的止血带用法在手册有图示”“扇子上印着心肺复苏口诀,平时可以多看看”……为让急救知识真正触达船员,志愿者们穿上救生衣,分批登上等待过闸的货船,为船员们送上大米、印有急救步骤的文创袋、防暑扇子、急救宣传手册及便携急救包,逐一讲解手册中“溺水急救四步法”“创伤包扎三角巾用法”等核心内容。

在“鲁泰安货0376号”船舱内,志愿者们组织船员填写家庭紧急联系人登记表与急救培训需求问卷,同时在船上搭建起简易培训点,用携带的仿真模型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我们跑船的常年在水上漂,船上就两三个人,真遇到急病或外伤,只能靠自己硬扛。”船员王大哥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指着志愿者给予的《船闸急救手册》说,“你们教的这些知识,比送啥都实用,下次过闸还能再学吗?”一旁的徐师傅也补充道:“跑船的来自五湖四海,能在过闸时学急救,这种方式太方便了!”

此次朱码船闸之行,不仅为水上从业者送去了急需的急救知识与物资,更通过调研反馈推动了安全设施的完善。志愿者们表示,将持续跟踪AED配备进度,结合本次活动收集的200余条船员需求,设计“过闸间隙微课堂”“线上急救知识库”等常态化服务模式,让急救之光照亮每一段航程,为大运河航运安全筑牢“青春防线”。

 通讯员:王悦  撰稿人:季瑶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王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