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 (通讯员 侯玉坪、占诗敏) 蝉鸣盛夏,青春赴约。2025年6月28日至7月8日,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绘石井・振兴乡村”实践队奔赴漳州市华安县石井村,开展为期11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16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以艺术创作、美育支教、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为着力点,在乡土大地上书写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多元动能。
图为出征仪式上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墙绘点睛,焕新村落风貌浸润乡土观念
实践队抵达石井村后,被千亩梯田的“粮”辰美景所触动。队员们开启直播,对着镜头向屏幕另一端展示稻浪翻滚的梯田盛景,介绍起当地香醇的米酒与原生态食材,让好山好水孕育好物被更多人知晓。在与村党支部座谈中,团队确定创作方向,决定以六面墙体为画布,在约250平方米的空间里,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时代理念与梯田风光的在地特色融入墙绘创作。
烈日下,队员们分工协作,先用粉笔勾勒稻浪轮廓与孩童笑脸,再用滚筒与画笔为墙面晕染金黄稻穗的生机。从勾勒轮廓到晕染色彩,原本朴素的墙面渐渐苏醒——这边是千亩梯田层叠而上的壮阔,线条依着山势起伏,青绿与金黄交错;那边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诠释,更有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家园焕新的鲜活场景。
一方面,这六面墙让村庄褪去斑驳、换上“新装”,使乡村风貌更显整洁美观;另一方面,它以可视化的艺术语言,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念、乡村振兴的蓝图与梯田孕育的农耕智慧融入村民的日常视野,在目光所及处加深大家对粮食安全的珍视与对家乡发展的认同。
图为实践队成员共同绘画的“粮食安全”主题墙绘
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文化传承创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实践队以“艺心向党,赋能乡村”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在石井村党员活动室,队员们与驻村第一书记刘丰兴共学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使命。走进二宜楼酒厂品牌展厅与酿造车间,队员们沉浸式感受千年酒文化与党建元素的融合碰撞,目睹古法酿造工艺的传承魅力。之后,团队将酿酒技艺中的蒸煮、发酵等工序以现代艺术手法融入后续墙绘设计,让非遗文化通过墙面艺术“活”起来,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助力当地文化更好地延续与发展。
图为刘丰兴与实践队成员分享交流
植绿固基,铺展乡野绿意 筑牢生态屏障
在一次出行途中,实践队指导老师赵龙博士发现因道路修缮面临废弃的雀舌黄杨木,随即与村两委协商开展苗木移植行动。7月2日,实践队师生与村两委全体成员共同将这批适配当地环境的苗木移栽至梯田小公园,填补了原有景观的植被空白。岩石与绿植相映成趣,不仅提升了公园的生态与观赏价值,让公园更适合村民休闲游玩,也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出了一份力。村党支部书记陈金秋在劳动中以党课形式阐释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关系,让生态保护意识深植青年心中,也带动村民重视生态保护。
美育润苗,播扬艺术芬芳 赋能童心绽放
为期4天的支教活动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为石井村儿童开启创意之旅。本次活动以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拉开帷幕,让孩子们的自信心与认同感在彼此的肯定中悄然生长;“巧手塑海”海洋粘土创作中,孩子们组队构建梦幻海洋生态,在协作中理解环保与团队力量;“艺绘童趣”T恤情绪画让色彩成为心灵语言,队员们引导孩子用艺术表达情感、学习情绪管理;“童心绘梦”风筝活动则让孩子们将梦想绘于风筝,在放飞中感受自由与创造力。华安团县委副书记谢舒婷、湖林乡党委组织委员陈永耀于活动尾声专程前往探望,为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送上关怀与祝福。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学生如何绘制风筝
实践队员李诗滢感慨:“当有孩子把自己画的‘老师画像’送给我时,我突然明白支教的意义不仅是授课,而是以艺术为火种,点亮孩子们心中对美的感知、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活动为乡村孩童带来了艺术熏陶和心灵滋养,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
从田间地头的墙绘创作到非遗工坊的文化探寻,从梯田旁的植绿行动到教室中的美育课堂,集大学子用专业所长为乡村办实事,串联乡村振兴的多维图景。“艺术点亮乡村,行动践行初心”。这支青年队伍以实践证明,当艺术与乡土结合、青春与时代同频,便能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绘就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让“艺绘乡村”的种子在沃土中生根,为乡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墙绘合影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侯玉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