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大美曲西,拾年遇见十年——拾年团队前往四川德格曲西村帮扶宣传

发布时间:2025-07-14 15: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降拥卓玛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降拥卓玛)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奋进的标尺。2025年,是四川民族学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第十年。今年7月,四川民族学院“拾年·乡约青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聚焦四川民族学院对口帮扶村马尼干戈镇曲西村的乡村振兴成效和全域旅游开发,通过拍摄微纪录片和微电影为主、系列抖音短视频为辅的方式进行宣传,充分展现四川民族学院对口帮扶工作实绩,展示校地双方心手相牵,经受了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而生出的山高水长的情谊,助力解决曲西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7月7日早晨,实践队员们整装出发,在曲西村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前往该村万亩饲草基地、珠姆湿地公园、木日措、昂错湖和村中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饲草基地:绿色产业腾飞

在曲西村万亩饲草基地,队员们进入厂房实地调研参观。据村干部介绍,每年春夏两季,基地正值“麦浪青青时”,一眼望不到头的各色牧草格外喜人;迈入秋季,伴着“哐当哐当”的各类机器操作声,一排排牧草应声倒下,收割好的牧草会被该村务工人员一一成捆堆砌在饲草基地,并在压缩制成后打包装袋,以供牲畜过冬食用和售卖。基地饲草产量大,售卖范围广阔,面向整个牧区。据饲草基地综合负责人毛晓康介绍,去年产量为5000吨左右,带动本地农牧民务工3000人次,村民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饲草基地的建立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五个一批”联农带农,为德格县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民生福祉的阳光正温暖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特色景点:传说为魂、生态为笔

踏入珠姆湿地的瞬间,茫茫草甸映入眼帘。传说珠姆王妃被此地美景吸引。流连忘返。从半空看去,一条美丽的碧带河从中穿过,碧绿的河水、青翠的草甸、湛蓝的天空、黑珍珠似的牦牛,还有大朵大朵的白云,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高原风景图。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5月左右,黑颈鹤都会如期造访此地。鱼儿悠闲游荡湖边,布谷鸟在远处啼叫,两只仙鹤傲立在湖边……这是队员们初到木日措时便看到的景象。“那两只鹤平时很少见到”,村长的话语里带着几分惊喜与感慨,“这次它们出现,就像是特意来欢迎大家的。”众人听闻,兴奋不已,纷纷举起相机,想要抓住这难得的瞬间,将这份幸运与美好定格下来。

来到昂措湖,视线被瞬间抓住。碧波荡漾,雪山环绕。在这里,村干部带领团队攀爬怪石山,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离开怪石区域后,大家沿着湖边漫步,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上,鱼儿在水中悠然游动,眼前的美景引得众人惊叹不已。但是,如此美丽的地方却面临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队员采访当地村民白玛曲珍得知,可能是因为宣传渠道不广、力度不足,来到这里的游客相对较少。队员们在调研途中偶遇来自云南昆明的游客,他们表示自己是刷到小红书旅游攻略,刚好路过才来到这里,“没想到昂措湖居然这么漂亮!回去也要好好向亲朋好友宣传一下。”听罢,队员们也暗下决心,将竭尽全力助力当地文旅发展,让更多人看到高原深处的美景。

曲西村:政策落地处、幸福看得见

来到曲西村活动中心,成群的藏式房居有序分布在周围。走进大门的刹那,只见远处蓝天白云与飘扬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随后,村干部们带领大家逐一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农家书屋、农民夜校、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站、综合办公室等功能区域。行至二楼楼道口,脱贫笑脸墙上,贫困家庭村民脱贫后的幸福笑容格外醒目,无声诉说着国家惠民政策如何精准惠及每一户家庭。办公室墙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标语赫然在目,而这种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村干部的行动中。

曲西村村长为大家介绍了该村的特色亮点,以便众人更全面地了解村庄发展情况。值得一提的是,紧邻活动中心的是新建的曲西村幼儿园,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面对大家对选址的疑惑,村长解释道:“将幼儿园建在此处,是为了方便村民接送孩子,保障孩子们往返途中的安全。”此外,他还提到:“寒暑假期间,四川民族学院会选派学生前来支教。”说着,村长展示了相关照片。看到这些成果,不少同学纷纷表示,明年也希望加入支教队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降拥卓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