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龚金凤)7月的会溪村村委会前坪,12岁的戴战正拉着团队成员的手,叽叽喳喳分享生活趣事。这个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的女孩,很难让人想起十天前那个躲在教室最后一排、连头都不敢抬的模样。
7月5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刚到会溪村时,戴战是教室里最安静的存在。手工课上,其他孩子围着老师问剪五角星的技巧,她却把脸埋在臂弯里,只露出一双悄悄打量的眼睛。当老师走近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她像受惊的小鹿般往墙角缩了缩,手里的剪刀“啪嗒”掉在地上,捡起来时指尖都在发抖。
转机始于7月7日的武术课。老师示范“毛氏六段功”时,排在队伍末端的戴战动作僵硬得像株没舒展开的小苗。“转身要稳,像扎根的小树。”团队成员特意放慢动作指导,她咬着嘴唇跟着比划,虽仍低着头,脚步却踏得格外认真。
7月9日的书法课,成了戴战“破冰”的关键。教写“振兴”二字时,她的笔尖在宣纸上迟迟不敢落下。“别怕,写坏了老师陪你重写。”团队成员握着她的手落下第一笔,墨痕晕开时,她忽然小声问:“能写我的名字吗?”当“戴战”二字成型,她盯着看了好久,忽然抬头露出两颗小虎牙。那天放学,她把写着名字的宣纸小心翼翼折好,放进了口袋。
7月9日的朗诵课上,老师带领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问谁想试试时,戴战犹豫地举起了手。站起来后,她深吸一口气,朗声读道:“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声音清亮,带着真挚的感情,丝毫不见之前的腼腆。
图为戴战大声朗诵诗句
如今的戴战早已蜕变。手工课上,她举着扭扭棒作品追着同学分享;课间总拉着老师讲家里的小猫、爷爷种的红辣椒;连志愿者调研时,她都跑在前头当“小向导”,脆生生地喊:“李奶奶家的路不好走,我来带路。”
阳光穿过会溪村的稻田,落在戴战奔跑的身影上。这个夏天,在“惠溪知行”团队的陪伴下,曾经腼腆的她正一点点打开自己,像山间的野花般在阳光下舒展枝叶。这份成长,正是三下乡课堂里最动人的收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婉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