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血战陆房承铁骨,振兴安站富乡邻”实践团奔赴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3 21: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泉彤   阅读 72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血战陆房承铁骨,振兴安站富乡邻”实践团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奔赴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展开了一场深刻而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追寻红色根脉为起点,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火热实践,并将关怀的触角延伸至“老有所依”的民生温度,在安临站镇这片充满历史荣光与发展活力的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寻根铸魂: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筑牢信仰之基

在全民族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实践团将探寻红色基因、感悟精神伟力作为实践的首站与灵魂主线。

陆房丰碑,铭记铁血荣光。2025年7月1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实践团走进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泛黄的笔记、斑驳的遗物,无声诉说着1939年八路军第115师等部在陆房山区浴血奋战、成功突围的壮烈史诗。

国防研学,激活时代新篇。为进一步探索红色资源的新时代应用,实践团来到了安临站镇东陆房村的陆房景区国防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正以创新模式破解红色旅游发展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聆听初心,感悟赤诚本色。在沟北村,实践团特意拜访了亲历乡村蝶变的老党员杨延才(党龄25年)和郑庆范(光荣在党50年)。在杨延才朴素的农家小院,他用乡音讲述着“跟党走,给乡亲干实在事”的初心,回顾了沟北村从靠天吃饭到如今好日子的沧桑巨变。郑庆范老人精神矍铄,深情追忆沟北从低矮土坯房、闭塞乡间路到如今规划有序新居、四通八达硬化路的辉煌历程,从“垫底村”到红旗村的华丽转身。农家小院里的特殊党课,让红色信仰深植青年心田。

二、躬身实践: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绘就发展新图

汲取了红色精神的力量,实践团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安临站镇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深入多个村庄开展深度调研与精准服务。

在安临站镇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站北头村以党建聚合九村之力,让"虎门小米"品牌价值倍增,更借"金种子985"数字育种点燃电商引擎;贺庄村的蓝莓大棚里,"合作社+农户"模式孕育着年增10万元的致富希望;沟北村一桥飞架沟南沟北连通百年阻隔,盘活的土地不仅催生400万元收益,更化作惠及高龄老人的幸福食堂;圣井峪的千年石墙与唐寺遗迹在民宿灯火中重生,为困难群众铺就就业之路;明新村三千件民俗藏品则静静诉说着从"脏乱差"到省级美丽乡村的蜕变史诗。

在深入各村调研过程中,团队广泛收集一手资料,结合计算机专业背景,围绕电商助农(站北头小米线上销售)、智慧文旅(圣井峪数字化导览)、乡村治理信息化等方向进行思考,形成多份调研报告,为当地发展提供青年视角的“金点子”:为"虎门小米"开发轻量化溯源小程序,消费者扫码即可见证小米从育种到丰收的全历程;帮圣井峪古村构建数字化文物档案库,唐代水月寺的飞檐斗拱通过VR技术在云端重现;更可打造镇级数字中枢平台,将分散的民宿预订、小米销售、蓝莓采摘等信息流汇成"安临一站通",让手机屏幕成为连接城乡的致富窗口。

三、情暖桑榆:践行老有所依,彰显振兴温度

乡村振兴的成果,最终要落脚在惠及每一位村民,尤其是最需要关爱的老年群体上。实践团深刻理解“老有所依”是乡村振兴的温暖底色,专程前往安临站镇敬老院开展“温情护老安岁月,暖意盈堂颐养欢”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团成员纷纷化身为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有的细心帮老人整理床铺、擦拭家具,让居室焕然一新;有的围坐在老人身旁,陪伴他们下象棋、玩拼图、猜谜语,棋盘上的智慧交锋、拼图时的耐心协作、猜中谜底的开怀大笑,让欢声笑语充盈着敬老院的每个角落。

文艺表演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队员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爱你中国》,激昂的旋律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婉转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勾起了老人们的美好回忆,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轻轻打拍、哼唱。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是引发全场共鸣,唱出了对党的深情。队员施天歌带领老人们做“123向哪看”等互动游戏,现场气氛热烈,老人们赢得游戏时绽放的灿烂笑容、与队员握手大笑的温馨场景,是“老有所乐”最生动的注脚。

安临站镇党委副书记路凯在与实践团的见面座谈会上曾以“十个有”(有文有史、有山有水、有产有业、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精辟概括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他深情寄语实践团成员要“沉下去察实情,献良策助发展”。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血战陆房承铁骨,振兴安站富乡邻”实践团正是带着这样的嘱托,在安站大地上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知行合一之旅。

从陆房红色热土上汲取信仰的力量,在站北头、贺庄、沟北、圣井峪、明新等村庄的田间地头探寻振兴的密码,再到敬老院传递尊老爱老的温情,实践团的足迹串联起安临站镇“红色精神-乡村振兴-老有所依”的完整图景。这趟实践之旅,不仅为安站的发展贡献了青年智慧,更在每一位队员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乡土情怀与时代担当,激励着他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泉彤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