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黄衫进泸州巷陌,健康科普暖银龄心田 ——西南医科大学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社区健康科普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21: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韩瑶   阅读 57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韩瑶)2025年7月9日到7月11日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连续三日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江阳区内的纪念标社区、回龙湾社区和百子图社区三个社区内分别进行主题为银龄科普护桑行、急救科普护生行、防传科普护盾行和暑夏科普护凉行的科普宣讲和入户问卷调查。

夏日的泸州,时而暴雨如注,时而烈日灼灼。在龙马潭区湿滑的街巷、江阳区爬满青苔的老墙下,一抹抹跃动的“杏林黄”格外醒目——西南医科大学“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年轻学子们,正将医学知识的清泉,精准滴灌进泸州社区的土壤。暴雨浇不灭科普热情,方言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老党员峥嵘岁月与斜阳同辉,百份健康包在老旧门洞间接力传递  ,“当青春携着科学走进烟火人间,健康的种子便落地生根。

▲图为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与随团老师张璐(左五)在学海楼合照

银龄科普护桑行:纪念标社区方言科普,三伏养生暖人心。

7月9日清晨,暴雨猛烈拍打着泸州城。纪念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却暖意融融。临床医学院王钰芯同学操着一口亲切的“川普”,开讲《吃对不累!老年饮食“三要三不要”》。她将“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专业术语,化作“肉蛋奶豆管够”、“蔬菜粗粮多来点”的家常叮咛。生动案例更让老人警醒:“高盐高糖是血管‘杀手’,偏方神药信不得!”

▲图为王钰芯为社区居民进行科普宣讲

基础医学院莫青容则聚焦《别让节俭伤了胃》,一句“隔夜菜绝对不吃?”引发共鸣。老人们争相回应“怪味坚果肯定吐掉”,让志愿者们欣喜看到健康观念的提升。

泸州暑热湿重,三伏天养生是老人刚需。中西医结合学院吴艳萍同学带来《三伏药膳巧养生》,推荐山药祛湿、莲子补气、绿豆消暑等家常良方。讲座后,她俯身细察舌苔、轻按脉搏,为阳虚怕冷的张奶奶、苔厚湿热的李爷爷“量身”推荐调理药膳。“娃儿讲得清楚,方子也简单!”老人们赞不绝口。这些实用内容经团队公众号“医颗杏子”传播,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图为吴艳萍为社区老人看舌相

急救科普护生行:回龙湾社区红心传承与急救守护

在回龙湾社区,一次特别的对话在活动前悄然进行。队长韩瑶(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搬来凳子,专注聆听拥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郭远全讲述峥嵘岁月。斜阳浸染纸页,历史的厚重与青年的敬意在笔尖交融,为当日的健康科普增添了一抹赤诚底色。

▲图为韩瑶采访老党员郭远全 

急救技能是生命的防火墙。曾担任校现场救护协会副社长的石昭云,在《心肺复苏实操》中步步拆解:判断意识、清晰呼救、定位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仰头提颏”开放气道、规范人工呼吸……严谨的演示化作可触摸的生命希望。护理学院王好则用特有的细腻,将《如何应对呼吸性碱中毒》中的专业呼吸法,转化为现场可学的温柔腹式呼吸指导。

▲图为石昭云展示急救操作

步履不停:健康套装入千家的泸州实践

健康理念的扎根,离不开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队员们精心准备的“健康套装”,成为穿梭于泸州老旧社区门洞间的“健康信使”。小小套装内涵丰富:

▲图为健康套装六件套

限油壶、限盐罐:助力践行“三减”;

腰围尺:随时监测健康指标;

冰箱贴版中国膳食宝塔:让营养指南抬眼可见。

精准破谣:科学之光驱散健康迷雾

7月11日,江阳区百子图社区。面对流传谣言,王钰芯在《蚊子会传播HIV吗?谣言!》讲座中亮出硬核数据:“蚊虫口器残留血液量,远达不到传播阈值!”前排的周爷爷摘下老花镜,长舒一口气:“今天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图为王钰芯进行科普宣讲 韩瑶供图

针对泸州夏季高发的健康隐患,队员们各显其能。口腔医学专业彭佳鑫举起牙齿模型,指出“深色纹路≠蛀牙,氟斑牙才要警惕”;王好播放中暑急救视频,配合朗朗上口的“快转移、降体温、送医院!”口诀与颈部冰敷示范,老人们纷纷跟着比划。

“别小看这些小老鼠小蟑螂,它们可是50多种病原体的‘特快专递’!”预防医学专业的曾香颖展示蚊蝇鼠蟑危害图片时,现场惊呼阵阵。当得知“老鼠能钻过铅笔粗的缝”,王大爷拍腿直呼解开了家中储藏室的“未解之谜”。居民们纷纷扫码关注“医颗杏子”,同步获取《夏季四害防治》攻略。

▲图为曾香颖进行四害的科普宣讲 

连续三日的社区行,“杏林语春声”团队足迹遍及泸州三区。他们用方言打通理解壁垒,用药膳呼应地域气候,用模型拆解专业谜团,更用百份健康包将科学理念嵌入日常生活。当老人们努力练习着CPR手法、探讨着八段锦招式、用限盐罐度量着一日三餐时,知识的种子已在酒城的烟火气中悄然萌芽。

▲图为志愿者们上街入户为社区居民分发健康套装

夕阳为百子图斑驳的老墙勾上金边,那抹跃动的“杏林黄”带着居民的“以后常来呀!”的期盼渐行渐远。门洞前挥手的剪影、墙角新封的防鼠胶泥、手机里新关注的“医颗杏子”,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信念:当青春携着科学与真诚走进巷陌,守护生命之春的誓言,便在这座江城的寻常烟火里,落地生根,生生不息。

撰文 | 韩瑶

图片 | 樊郅荣、莫青荣、吴艳萍、韩瑶

一审 | 王钰芯

二审 | 石昭云

三审 | 刘娇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韩瑶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