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实践队员们对羌族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7月11日上午,临床医学院“尔玛传薪火,羌风筑梦行”民族文化实践队走进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开展以“触摸千年针脚,传承羌绣文脉”为主题的羌绣文化实践活动。
追溯羌绣源流,见证文化复兴
羌族,这个从远古走过来的民族,将文化和生活融入到羌绣中。羌绣,作为羌族人民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随着羊毛纺织技术的发展,逐步演变为兼具御寒与装饰的刺绣工艺。
秦汉时期,羌绣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纹样开始融入“云纹”“回纹”等元素,技法更趋于精细。自近代以来,羌绣经历了时代变迁,在每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流传至今、不断发展。如今,羌绣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成为见证羌族文化复兴的鲜活载体,而且在当代创新中延续着非遗生命力。
触摸绣品温度,感知绣艺传承
活动现场,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馆藏羌绣纹样。从象征生命延续的“万字纹”、寓意爱情忠贞的“羊角花”、到寄托风调雨顺祈愿的“云纹”,队员逐一了解到纹样背后承载的的羌族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
在轻触绣品的瞬间,直观感受到羌绣技艺中凝结的民族文化与智慧。队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体会到一针一线里凝结的民族智慧与匠艺坚守,更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加强了青年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感。
研习刺绣技艺,理解羌绣精髓
为让队员们从实践中体悟技艺内核,活动特别设置手工制荷包环节。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穿针引线,亲手缝制荷包。队员们在可触可感的方式中真切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推动了青年群体对羌族文化的认同,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力量。同时,这种“了解”+“实践”的方式,为非遗文化保护与青年实践结合探寻了可实现路径,让羌绣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新的魅力。
调研非遗认知,探寻羌绣现状
为深入了解大众对羌族非遗文化的认知、参与度与传承意愿,团队发放“羌族非遗传承心理机制”问卷调查,为羌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问卷调查涵盖面广,涉及多种身份,广泛的年龄跨度,力求全面覆盖各类人群。此外,问卷还涉及到受访者对羌族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在城市生活中对民族服饰穿戴的态度。此次活动获得了当地群众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大力支持。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羌族非遗领域,为文化传承事业贡献力量。
锦绣传承,文脉永续。此次羌绣体验实践活动,以“观纹样悟内涵、探融合感传承、制荷包践技艺”为纽带,让实践队对羌绣文化的探寻从理论认知落到实践深耕。从解读万字纹、羊角花的文化密码,到触摸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的创新脉搏,再到从针线穿梭中体悟匠艺坚守,队员们见证了羌绣从历史传承到当代发展的脉络,也切实感受到非遗技艺里凝结的民族智慧与文化温度。未来,队员们将带着对非遗的敬畏与热爱,以青春之力开创羌绣发展新局面,以青春之行推广羌绣文化价值,让古老羌绣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