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学子博孜墩泥石流地质灾害调研:深山勘地貌,数据筑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11 23: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佳丽   阅读 7.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0日-11日,塔大学子泥石流地质灾害调研团队在博孜墩山区核心区域开展地质初勘,王钢城副教授、程大伟教授带队深入沟谷地带,通过实地识别与数据记录,为后续系统性调研奠定科学基础。

清晨的山区云雾未散,团队成员已携带测绳、坡度仪等设备沿崎岖山路进发。在一处典型泥石流沟谷前,王钢城教授指着两侧陡峭山体讲解:“这类V型沟谷坡度多在30度以上,岩石风化严重,是泥石流易发区域的显著特征。”王钢城教授则手持罗盘示范测量:“准确记录沟谷走向,能帮助分析水流冲击力与灾害扩散方向的关联。”

队员们分组行动,有的蹲身标记岩石堆积层位置,有的用测绳丈量沟谷宽度,有的在笔记本上绘制地貌草图。“这个坡段坡度42度,比昨天标记的区域更危险。”队员一边报出数据,一边在地形图上标注重点符号。正午阳光直射,队员们额角的汗珠滴落在岩石上,但手中的记录笔始终未停,当天共完成3处重点沟谷的基础数据采集,涵盖走向、坡度、植被覆盖度等20余项关键参数。

“每一组数据都是后续分析泥石流形成机制的‘密码’。”程大伟副教授在总结时强调,山区地质调研既要精准记录自然特征,更要结合村民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让科学数据真正服务于防灾实践。

此次初勘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实地运用,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脚下的每一步丈量,都是在为边疆群众筑牢安全防线。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山区开展样本采集与参数测量,用扎实数据支撑灾害防治方案制定。

撰文 | 刘佳丽

图片 | 叶家汐 任翔翔 张占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佳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