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李飞翔)2025年7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润河洛·浪底探源”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河南省洛阳市与济源市之间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以脚步丈量水脉,书写新时代水之子的治水答卷。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关键控制性工程,兼具防洪防凌、减淤保槽、供水灌溉、发电、旅游及生态修复等多重功能,对保障黄河安澜、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图为实践队于主要实践地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前合影 李绍华 供图
7月5日实践开篇,队员踏入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解码古人的水利工程智慧,于古今对话间,梳理出水利工程“因势利导、守护民生”的永恒使命。
▲图为在大运河博物馆所摄的洛阳运河图 李绍华 供图
若说隋唐运河是历史课堂,小浪底水利枢纽则是现代水利的“实战疆场”。7月6日,实践队前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实践,并特别邀请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专家为队员们进行专业讲解。
▲图为实践队与特邀讲解专家合影 李绍华 供图
站在大坝观景台极目远眺,黄河如练,大坝似龙。队员们紧随专家的脚步,沿着大坝缓缓前行,学习与思考从未停歇。大家一边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一边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时不时还会针对不懂的地方向专家提问,专家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在专家引领下,队员们了解到,每年汛期,小浪底借“人造洪峰”冲刷河道,将下游主槽刷深2米、拓宽40米,逐步消解“地上悬河”威胁。
▲图为实践队员在小浪底大坝上聆听讲解记录信息 李绍华 供图
队员们通过专家介绍参观信息展板,从黄河的自然属性、历史治理到小浪底工程的调度逻辑,一点点理清“黄河为什么要治、怎么治”的关键问题。大家边听边记,真正实现了“从图纸走向实地”的专业转化。
▲图为专家对信息展板进行详细讲解 李绍华 供图
在大坝考察现场,队员们围站在“数字孪生小浪底”展板前,聆听专家讲解。从防洪、防凌的科学调度,到供水、发电的高效协同,再到生态保护的长远考量,全方位学习工程综合效益,深刻体悟其对黄河安澜的关键意义。
▲图为队员们学习数字孪生在小浪底的应用 李绍华 供图
此行收获最丰沛之处,莫过于深入其内部,观摩书本上抽象的“调水调沙”四个字。队员们亲眼目睹那精妙设计的巨大排沙孔道,想象着每年汛前黄河浊流如何被科学驯服,泥沙被有序输送入海。水利工程绝非孤立的水泥森林,而是与江河泥沙共舞的生命有机体!
▲图为队员近距离观摩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系统所摄 李绍华 供图
在与水利枢纽技术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他们全年值守、精细调度的工作常态,也深切体会到“黄河安澜”的背后,是无数水利人的默默坚守与科技的精准支撑。这次实践不仅使队员对“人与水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更是华水人“情系水利,自强不息”校训的鲜活注脚——愿以青春之我,护佑黄河安澜,让治水智慧在新时代奔涌向前!(指导老师:郭欣维、李书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飞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