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筑防线 救援蓝守护志愿红——贵州大学“银鸽”志愿服务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全培训

发布时间:2025-07-11 16: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海峡、冯洋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杨海峡、冯洋)生命安全无小事,未雨绸缪防未然。为保障暑期支教活动安全顺利开展,7月10日下午,贵州大学“银鸽”志愿服务团“四叶草青年突击队”支教队、2025“希望之光”暑期支教队、2025蒲公英·麻江支教队队员齐聚贵州蓝天救援安全文化示范园开展了一场全面、深入的行前安全专项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旅游部高级讲师、贵州蓝天救援队教官、国家应急救援员培训教师、考评员、红十字急救员培训师杜丹授课。

图为蓝天救援队老师与支教队员集体合照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此次培训聚焦乡村地区常见风险。杜丹老师首先为队员们系统讲解了地面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科学避险自救逃生知识。她强调,在陌生环境中,确保自身安全是首要前提,并给出了具体建议:严禁陌生水域嬉戏、远离危险边坡;不随意给小朋友赠送食物;务必配备包含常用药品、驱蚊防虫及消毒包扎材料的急救包。同时,她还现场展示了救生衣、救援绳索、破拆工具组等专业救援设备,介绍了其功能与适用场景,极大地丰富了队员们的安全知识储备。她还结合一线救援经验,再次强调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为支教之旅划定了清晰的安全红线。

图为杜丹老师发言

图为救援设备陈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真知源于实践,急救技能的掌握重在实操。培训的核心环节是沉浸式体验教学。在救援队员“手把手”的专业指导下,全体支教队员分组进行了针对气道异物梗阻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于心脏骤停抢救的“心肺复苏术”(CPR)和急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实操演练。队员们认真练习,从精准的手法定位、掌握正确的按压深度与频率,到有效实施人工呼吸,每一个步骤都力求规范到位。通过模拟练习,队员们初步掌握了在紧急情况下实施自救与互救的关键技能。

图为队员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

图为队员练习心肺复苏术

图为队员练习止血包扎

此次专项培训,显著提升了贵州大学“银鸽”志愿者服务团3支实践队队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为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得系上了至关重要的“安全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