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瞳瞳日, 夹江年画换新桃—— 川北医学院“家江一路杨帆,纸乡杏铃护康”三下乡队伍探寻非遗年画的千年魅力

发布时间:2025-07-11 22: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凯斌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王凯斌,曾彩维,张杰,杨广庆,曹文静)7月11日,川北医学院“家江医路扬帆,纸乡杏铃护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夹江县大兴荣夹江年画研学基地,学习非遗年画。这场以 “彩墨夹江,年画焕新 —— 探寻非遗年画的千年魅力” 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之旅,让学子们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图为非遗传承人为队员讲解年画染料

观摩千年年画,触摸历史温度

伏天炎炎,同学们首先开启了 “工坊参观” 环节,映入眼帘的是整齐陈列的木版,琳琅满目的商品,上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呈现了独具匠心的雕刻。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一则民俗故事。这些木版古朴厚重,用手轻轻触摸,能感受到木材的温润与纹路的凹凸;这些商品千差万别,仿佛每一个都在演绎它的故事,随后,大家一同观看了介绍夹江年画的视频,视频中详细讲述了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驱邪纳福的门神到寓意吉祥的花鸟,从尊天安命到人定胜天。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年画,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机智。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夹江年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历史厚重感,也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队员绘制年画

亲历匠心制作,传承古老技艺

在对夹江年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同学们便投身到亲手体验的环节中,年画染色体验区里,同学们纷纷拿起毛笔,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在宣纸上晕染天然彩墨。看似简单的线条,实则需要精准的力道和细腻的心思。每一次晕染的角度、力度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沁润其他地方。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年画晕染所具备的耐心和艰辛,更领悟到了匠人那份精益求精的恒心。

▲图为传承人指导队员印刷年画

在年画印刷实操,同学们将墨均匀地涂抹在雕刻好的木版上,再小心翼翼地铺上纸张,用工具轻轻按压。当纸张缓缓揭开的那一刻,一幅幅色彩鲜明、图案生动的年画呈现在眼前。在纸与墨的交融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这看似简单的印刷过程,却蕴含着对力度、角度和时机的精准把握。从看到涂再到印与染,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对匠人精神的致敬。这一过程让同学们深刻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而这种传承正是国家所大力倡导的,是维系民族文化根脉的重要纽带。

▲图为队员制作成果展示

注入青春活力,焕新非遗未来

对于学子们来说,此次研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研学之旅,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寻与热爱升华,与古老年画的邂逅让他们在理性之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年画相结合,创作出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作品,让年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种创新思维与传统技艺的碰撞,正是国家所倡导的传承创新理念的生动体现。

▲图为队伍与非遗传承人合照

传承与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永恒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相信在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参与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凯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