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千重浪,青春践初心——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真材实料”赴九江“三下乡”实践队赴隆平故居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16: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亮煜   阅读 33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宋亮煜,皮心悦)稻浪翻涌,赤日熔金。7月5日,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真材实料”赴九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踏访位于九江德安的隆平故居,开启一场精神的寻根与青春的淬火之旅。实践队将课堂延伸至广袤田野,在袁隆平院士成长的土地上,感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赤子情怀,体味“真材实料”的实干担当。

图 1为实践队队员进入隆平故居 王梓鸥摄

青砖黛瓦间,实践队员细致参观袁隆平院士故居展厅。泛黄的照片、朴素的陈设、详实的文献,无声 讲述着一位伟大科学家平凡而光辉的起点。队员们驻足于那幅著名的“禾下乘凉梦”巨画前,凝视画中袁老在稻穗下休憩的愿景,深刻理解了其毕生追求——“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初心使命。故居内珍藏的早期育种笔记、简陋的实验工具,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研之路的艰辛与执着。每一件展品,都如一颗精神的火种,点燃了队员心中科技报国的热情。

图 2为禾下乘凉梦画作 严浩搏摄

图 3为实践队队员了解袁隆平院士生平 王梓鸥摄

实践队真正走进袁隆平院士的精神世界,是在故居旁生机盎然的试验稻田。队员们卷起裤管,有序下田,俯身细察茁壮成长的秧苗,手指拂过沉甸甸的稻穗,真切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喜悦。泥土的气息、禾苗的触感、劳作的汗水,让“书本上的知识”瞬间立体鲜活。田间地头,仿佛还能看见袁老躬身劳作的背影。这堂生动的“泥土课”,使“脚踩大地、心系苍生”的实干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材料学子的心中,激励他们思考如何将实验室的“材料”研究,服务于国计民生的广阔天地。

图 4为实践队队员走入田间 汤松毅摄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围坐绿荫下,围绕“袁隆平精神”的时代价值展开热烈讨论。材料学子们从专业视角出发,探讨先进材料在农机装备革新、智能灌溉系统、绿色肥料研发等农业科技前沿的关键支撑作用,思索如何以材料之力筑牢大国粮仓之基。讨论中,“真材实料”不仅成为实践队的响亮名字,更升华为一则行动宣言——做学问、搞科研、服务社会,皆需秉持如袁老般“顶天立地”的务实作风,追求“真”学问,锻造“实”本领。

图 5为实践队队员讨论心得 王梓鸥摄

图 6为实践队队员致敬袁隆平院士 汤松毅摄

图 7实践队队员合照 严浩搏摄

当夕阳为德安的稻田镀上金色,南昌航空大学“真材实料”实践队此次九江之行圆满结束。故居的印记、田间的汗水、思想的火花,已如饱满的稻穗沉入心田。从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到金黄的万顷稻浪,材料学子在袁隆平院士的起点处,找到了连接专业报国与家国情怀的坚实纽带。他们将带着这份“真材实料”的实践感悟,传承隆平精神,在科技创新的广袤田野上,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禾下梦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亮煜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