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学子点亮店集村桑榆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10 13: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旭   阅读 53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5日至6日,安徽理工大学“桑榆无忧·电亮安全”智慧助老实践团奔赴安徽省亳州市淝河镇店集村,以“科技赋能、安全护航、温情陪伴”为行动脉络,用青春力量开展乡村适老服务实践,为乡村养老注入鲜活动能。

屏间学技连亲情 调研知需暖桑榆

实践伊始,团队在康书记的带领下主动下沉基层,走访高龄独居老人,重点关注他们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交流中发现,老人们在微信沟通、移动支付等操作上的困惑,背后藏着与子女情感联结的深切渴望。队员们逐户记录老人们的操作痛点——有的分不清微信图标,有的害怕误点扣费按钮,这些细节都为后续精准教学攒下了“民情台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支书带领下入户开展数字调研

架起亲情“数字桥” 点亮桑榆“科技光”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队员们立刻行动:将手机解锁、微信视频通话等操作拆解成“一步一图”的简易流程,手把手教学。遇到像杨奶奶这样识字不多的老人,就反复指着“绿色接听键”“红色挂断键”念叨:“点这个小电话,就能看见孙子笑啦!”通俗的讲解让老人们慢慢放下顾虑。7月6日回访时,不少老人已经能主动点开视频通话,杨奶奶更是拉着队员的手笑:“昨天刚跟孙子说上话,他还夸奶奶学得快呢!”接下来,实践团计划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形成“定期教、常回访”的长效帮学模式。

图为老人在团队成员的教学下尝试接打视频电话

筑牢防诈“安全网” 守护最美“夕阳红”

在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队员们更揪心他们的“钱袋子”安全。7月5日,团队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反诈宣传,用方言讲透“保健品骗局”“冒充熟人借钱”等套路。“免费鸡蛋别乱领,背后可能藏陷阱!”队员们编的顺口溜一出口,老人们就跟着念起来。他们还教老人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银行卡信息、不往陌生账户转钱,现场演示如何删掉诈骗短信,把防骗知识变成老人能懂的“实在话”。

图为团队成员向老人发放反诈传单并讲解防骗知识

聚焦高龄用电事 筑牢安全防护墙

除了数字服务,队员们还惦记着老人的居家安全。他们走进6户高龄老人家中,细致检查电线、插座和电器:看电线外皮是否开裂,摸插座是否松动发烫。在李奶奶家,发现电线有轻微磨损后,队员们立刻用绝缘胶布加固,还蹲在地上演示“用完电器拔插头”,叮嘱她“就像看完电视要关灯一样,安全第一”。这场检查不仅排除了隐患,更让老人们记住了实用的用电常识。

图为团队成员为老人检查家中电路并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从教视频通话到排查电线,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其实是青年扎根乡土的生动实践。安徽理工大学的学子们用专业和耐心,在店集村搭起“技术+情感”的服务桥,既让老人感受到科技的温度,也为乡村养老探索出“需求调研-技能教学-安全守护”的闭环模式。当青春力量遇上乡土温情,正让“老有颐养”的愿景在田间地头慢慢照进现实。

撰文|陈李 杨旭

图片|胡信飞 张星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旭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