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藏雅趣,童心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07-09 22: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炫琪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陈林雪 林炫琪 林永茵)晨光熹微,斑驳的树影在青石板路上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盆景之乡"的岁月故事。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善悦"社会实践服务队踩着晨露,开始了新一天的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盆景产业发展的轨迹,用纸笔记录着传统技艺的传承,更用温暖的陪伴点亮乡村孩童的梦想。

图为抓拍瑞岭村村民给盆景浇水。供图 李泳斯

图为在支教课堂抓拍小朋友学习。供图 李泳斯

调研篇:传承匠心,盆景技艺代代相传

迈入乡间小道,队员们偶然发现了一位正在精心为盆景浇水的阿姨。她动作娴熟,眼神中充满对盆景的热爱。经了解,阿姨一家从事盆景种植,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并能培育出形态各异、独具匠心的盆景艺术品。更令人敬佩的是,这门独特的技艺并不止步于此,阿姨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将家族的盆景手艺传承下去。一株株苍劲的盆景、一双双黝黑的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传承者,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乡村的根与魂,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采访瑞岭村村民。供图 黎锦凝

支教篇:热血铸锋芒,团结绘华章

下午2点,一场由“善悦”社会实践服务队与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共同策划的“植物日历创作小课堂”正悄然拉开帷幕。当主持人以“普鲁士公主九里香”“小罗汉松”和“勇敢的士兵松树”为引,用拟人化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植物的特性时,孩子们坐得笔直,眼里全是对接下来活动的好奇。问答环节中,贴纸和小奖品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而随后的手工制作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用松果、松枝和彩笔,在A3纸上描绘出心中的植物日历。此次的联合支教活动,将个人的点滴奉献汇聚成集体的磅礴力量,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实现了从小个体到大团体的升华。他们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的土地上,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坚信,在更多大学生的加入下,乡村的未来将更加光明,中国梦也必将实现!

图为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善悦”社会实践服务队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壮志不减”实践团的大合照。供图 李泳斯

图为制作植物日历后的合照。供图 李泳斯

访谈篇:盆景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除了深入乡村调研和开展支教活动,队员们还对瑞岭村的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合作社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其在推动当地盆景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他们不仅致力于解决农户在盆景销售中遇到的难题,采取了“建立盆景数据库”、“设置盆景养殖培训班”等措施,还积极探索盆景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如与公司合作培养出微盆景。为了提升瑞岭村盆景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曾组织成员前往江浙一带,通过学习不同流派的盆景艺术和种植技术,努力带动当地盆景产业的转型升级。

图为采访合作社负责人。供图 黎锦凝

感悟篇:乡土情怀与青春担当的交织

今日的历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与启迪。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真情支教和深入访谈,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也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青春的价值与力量。盆景艺术的匠心传承、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产业创新的不懈探索,这些都将汇聚成瑞岭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此外,队员们用他们的热情、智慧和汗水,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宝贵的印记。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中国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必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炫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