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愿行 温暖伴童程——武汉工程大学青年大学生赴通城开展暑期爱心托管服务

发布时间:2025-07-09 22: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澜馨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76日讯(通讯员 王璐瑶 冯锐棋 徐菱鸿 宋澜馨)7月5日上午,武汉工程大学“许愿计划”社会实践团的青年志愿者们整装集结,满载精心准备的教学物资与满腔热忱,启程奔赴咸宁市通城县,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暑假学堂”爱心托管服务征程。

图为志愿队整装待发的合照

在隽水小学签到处,团县委工作人员热情迎接风尘仆仆的志愿者们,送上清凉饮品,以细致关怀缓解旅途劳顿。领取市委统一配备的教具包(内含文具、体育器材、科普读物等)及基本生活物资后,志愿者们迅速投入紧张的岗前准备与环境熟悉工作。“看到教室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配套齐全的科学实验箱,志愿者们立刻萌生了创新课程设计的灵感。”志愿者赖闽韬一边仔细整理着由湖北省共青团提供的“科技盒子”教具包,一边介绍道,“这些寓教于乐的器材,能帮助孩子们在暑期实践中直观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图为志愿者在清理教室

据了解,此次爱心托管服务是通城县政府主导的重点民生工程。团县委负责人介绍,全县采取“城区大型集中托管+乡镇末梢服务”的创新模式,在11个乡镇(社区)共设立114个教学点,实现约4000名中小学生的暑期托管全覆盖。其中,以隽水小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三大城区托管中心为枢纽,集约化运营90个班级,着力打造“操场变乐园、教室成天地”的特色学习空间;同时,分布在24个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教学点,则将优质服务直接延伸至乡村家庭门口。

武汉工程大学志愿者宋澜馨已是第二次参与该项目。他分享了一段难忘经历:“去年在古龙社区支教时,发现有个孩子总习惯性地躲在教室后排角落。通过几节轻松愉快的音乐互动课,他逐渐敞开心扉,脸上有了笑容。”宋澜馨展示着手机里持续更新的聊天记录,“就在上周,他还主动发来消息,高兴地说自己数学成绩进步了15分。这种见证成长的喜悦,是支教工作最珍贵的回馈。”今年,“许愿计划”团队在常规课业辅导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精心设计了舞蹈美育、安全自护教育、青少年普法宣传、趣味科学实验等系列特色课程。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张璨,其舞蹈备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动作分解与互动设计要点,她表示:“希望用艺术的力量叩开孩子们的心扉,为他们开启一扇看世界的新窗口。”

安全保障是托管服务的重中之重。志愿者入驻当日,县公安部门即对集中住宿区进行了全面的治安与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卫健系统同步开通了针对志愿团队和托管学生的医疗绿色通道;县公交集团也启动了定制的“志愿专线”接送服务。在7月6日上午举行的“暑假学堂”出征仪式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功辉特别强调:“必须通过场所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应急预案这‘五重保障’体系,筑牢安全防线。要让青年志愿者们的专业知识,真正通过精心设计的创新课程,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综合素养提升。”

图为副县长王功辉同志在强调安全问题

随着“隽秀青禾”本地大学生服务队队旗的扬起,通城县探索的“政府主导+高校联动+全域保障”暑期托管创新模式日臻成熟。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已与当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持续输送优质志愿服务力量,逐步形成“孩子暑期有人护、青年实践有舞台、家长工作无后忧”的三赢局面。

夏蝉鸣唱,暑意正浓。在隽水小学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志愿者们已完成了细致的清扫与环境布置。4000份承载着关爱与期待的爱心托管档案已完成精准分班匹配。7月7日,这些由373名高校青年学子倾情守护的“暑期第二家园”将正式扬帆起航。

实践团:“许愿计划”社会实践团

通讯员:王璐瑶 冯锐棋 徐菱鸿 宋澜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澜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