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流火,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腹地,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开采现场机器轰鸣。在这片广阔的能源热土上,一群身着统一实践服装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的采矿工程专业学子。7月9日,他们专程来到这里,将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聆听了一场关于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销售运营“实战课”的专题报告,亲身感受国家能源保供的脉动。
此次报告是实践团“知行合一 探寻能源前沿”系列活动的关键环节。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此行聚焦于现代煤炭工业的生产、运营与管理全链条。在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精心准备的报告厅里,煤矿销售部门的负责人为学子们进行了一堂深入细致的讲座。
报告内容紧扣煤矿实际,干货满满。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胜利二号矿当前的生产规模、煤炭质量(以高热值、低硫褐煤为主)及在区域能源供应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随后,讲座的核心聚焦于 “销售实战”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与确保供应的政治责任,煤矿如何精准施策?
“产运销”高效协同: 报告详述了煤矿如何根据市场订单精准排产,如何科学配置电铲、卡车等设备效率,如何精细计算并优化采、装、运环节无缝衔接,以最短时间响应客户需求。其中,“坑口直发”模式成为讲解亮点。“煤电一体”发挥优势: 负责人特别强调了大唐集团“煤电一体化”布局下的独特竞争力。胜利二号矿部分优质煤炭通过封闭式输煤栈桥,直接供应毗邻的大唐胜利发电厂,“点对点”实现高效就地转化,大幅降低中间成本和损耗,保障了电厂运行的“口粮”稳定,变输煤为输电,是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肩负“保供”重任: 作为央企骨干煤矿,承担着东北、华北区域重点电厂和民生供暖的煤炭保供任务。报告以生动案例说明了煤矿如何在关键时刻,克服极端天气(如严寒、暴风雪)、运力紧张等困难,确保“长协煤”按量、按时、保质供应,切实履行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的责任担当。去年寒冬极寒天气下的保供攻坚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现代化销售管理: 负责人还介绍了运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市场分析、客户管理、合同跟踪、结算管理等现代化销售手段,展示了大型煤企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市场下行期拓展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以及灵活运用定价策略确保效益的策略,让学子们深刻理解了煤炭销售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整个报告过程中,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学子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积极提问。从运输成本的精细控制到市场风险的应对预案,从坑口电厂的合作细节到保供任务的执行难点,学子们的问题直指核心,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求知欲。矿方专家的耐心解答更使得这场交流火花四射。
“这堂销售课与书本上的完全不同!”实践团成员、采矿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高瑞在聆听后难掩激动,“我们平时主要学习地质、开采、安全,对‘销售’环节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今天身临其境,才真切体会到从‘黑色黄金’产出到交付用户手中,中间涉及如此复杂的协同与决策。市场不是远在天边,它就在这矿坑边、调度室里,时刻指导着生产节奏。作为一名未来矿业人,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市场、懂经营、懂战略,这次实践让我看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其他团员也纷纷表示,报告内容务实、接地气,极大地拓宽了专业视野,对煤炭产业的现代运作模式有了全新的、立体的认识。
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本次胜利二矿之行,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认知实践,更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成功典范。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敞开大门,毫无保留地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传递给未来行业的生力军,彰显了大型能源央企支持教育、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与企业担当。通过此次实践,西科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肩,“能源报国”的理想更加坚定。他们将带着在辽阔北疆矿区收获的洞见与感悟,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未来投身国家能源事业积蓄坚实的实战力量。西安科技大学持续推动此类深度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产学研融合,为中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懂技术、通管理、有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家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