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韩逸航 马振山)为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有效机制,学习基层应对返贫风险的务实方法,7月8日上午,机械学院“卓越匠心,青春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支农组在黄山头镇,再次深度对话驻村工作队队长甘永忠。本次采访由支农组组长姜乐怡组织,全体实践队成员积极参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防止返贫是场持久战,”甘永忠队长开门见山地指出,“要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最根本的是要持续‘找出路、找项目’,确保脱贫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解释道,工作队时刻关注着各村脱贫户的发展状况,积极对接市场信息、政策资源和帮扶力量,因地制宜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特色种养、小型加工、乡村旅游或参与本地合作社等,目标是让大家的“饭碗”端得更稳,增收渠道更宽。
▲图为实践队与甘永忠交谈
甘永忠着重强调了风险防控的及时性:“光有稳定的产业项目还不够。当脱贫户家庭遭遇大病、重灾、子女大额教育支出等导致‘刚性支出突然猛增’时,这是返贫的高危信号。” 他说道:“工作队的铁律是:一旦发现这种苗头,必须‘立马走访’。工作队要在最短时间内入户,核实情况,摸清困难底数。”
他分享了一个近期案例:某脱贫户因家庭成员突发重病,医疗费用陡增,工作队在例行监测中第一时间发现异常,24小时内便完成入户走访确认,迅速协助其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困难补助,并联系了慈善资源进行补充帮扶,同时评估其劳动能力,后续计划为其匹配更灵活的增收项目,有效化解了这起潜在的返贫危机。“时间就是防线,”甘永忠队长强调,“反应快一步,措施实一分,返贫风险就降一层。”
▲图为队员们认真记录笔记
队员韩逸航感慨道:“甘队长介绍的这套‘主动造血+快速止血’的组合拳,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巩固脱贫成果的精细化和动态化要求。找出路是治本,应急响应是兜底,两者缺一不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