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接力传薪火,青春共筑数梦舟 ——浙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数梦方舟•童心共筑”暑期实践队赴峡口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9 17: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晶晶   阅读 6.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一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自2001年起,连续25年投身西部计划,扎根基层,薪火相传。浙师青年“扶智”又“扶志”,积极为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受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子自发组建“数梦方舟•童心共筑”暑期实践队,前往衢州江山开展支教活动。

▲图为实践队出征合照

赓续浙师精神,开拓支教新篇

此次支教活动的指导老师胡健达正是浙师大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也曾担任广西龙州县第一中学“浙师班”的班主任。胡健达老师以亲身经历向队员们分享他在广西龙州支教的种种故事,动员大家到基层去,到乡村去,为农村孩子带去知识与温暖。“本科毕业后赴广西龙州县支教,因此更理解支教对乡村孩子的意义所在。这是一场青春与使命的接力,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教育答卷。”

▲图为胡健达老师分享支教经历

2025年7月1日,在胡健达老师的带领下,数学科学学院实践队走进衢州市江山市峡口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他们表示,将会继续传承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优良传统,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当青春与童真相遇,当新时代的挺膺当先者遇见新时代的花朵,一场关于传承与成长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

▲图为数学科学学院实践队合照


深耕数科课堂,共筑智慧方舟

为贯彻落实教育新发展理念,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教育,数学科学学院“数梦方舟·童心共筑”实践队从趣味数学、素质拓展、红色故事和安全教育四个模块出发,精心设计“数梦课堂”,与江山市峡口小学的孩子们共赴一场知识与梦想的盛夏之约。

(一)玩转数趣,思维启迪

支教队员面向峡口小学的学生,创新开设数学游戏课。秉承“寓教于乐,启迪思维”的办学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闯关挑战。通过游戏和故事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传统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支教队员开展数趣课堂

(二)图载山河,心承家国

爱国教育课堂上,支教队员以拼图为媒介,带领同学们重温历史画卷。当视频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视频外的孩子们不约而同挺直脊梁。支教队员通过讲述动人故事,将深爱中华的种子深深植根孩子心中。

▲图为支教队员开展爱国教育课堂

(三)以美育情,以文承脉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同学们稚嫩且真挚的童声在教室里回响。这首关于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思念的歌曲,正在以另一种形式,表达着孩子们对母亲的思念。支教队员如是说道:“教育是让爱被看见,是想让孩子们的爱被看见,被珍视。”

▲图为支教队员开展合唱课堂

红绳系古今,巧手传文脉。中国结渗透着纯粹的文化精髓,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教队员在峡口小学开展手工中国结课程,这是非遗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真正体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真谛。砥砺前行,传承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个少先队员未来将从先辈们手中接过的接力棒。

▲图为支教队员开展中国结课堂

(四)避险有方,平安护航

在安全教育课堂中,支教队员们将一份沉甸甸的“平安”礼物带给了孩子们,用孩子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带领他们掌握生活中的避险知识:“加”一份警惕,上下楼梯靠右行;“减”一点风险,电器使用要规范;“乘”以智慧应对,牢记求助电话;“除”去安全隐患,远离野生水域。

学生安全是维系教育生态的核心纽带,更是构筑社会发展的根基性工程。做好安全工作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支教队员们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数梦课堂如方舟启航,满载趣味和启迪。支教队员们积极背负起传承使命,坚持教师责任担当,在向峡口小学退休老教师们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增进师范技能,立志成为不负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图为支教队员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持守初心使命,传承支教薪火

今年的实践队中不乏“前辈”两次投身峡口小学支教,孩子们好奇地打量实践队员后惊喜发现熟面孔。尘封一年的回忆被唤醒,故地重游人常新。老人带新人,愈来愈多的数院学子来到这里,年复年更迭,守护一批又一批学生。被孩子们认出并致以最热烈的问候时,支教队员们纷纷感慨:每年的支教活动是有意义的。

▲图为往期暑期实践队合照

“数梦方舟·童心共筑”实践队是支教的队伍,是传承的队伍。烛火传薪照远天,实践队员们不仅传承着青春赋予支教的决心,而且还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自强不息少年魂。支教期间,胡健达老师带领实践队员每天早练长拳。长拳的招式刚劲有力,动作连贯,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体魄,更磨炼了他们的意志。胡老师言传身教,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每一次挥拳都饱含着对武术的热爱与传承的决心。在胡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逐渐领略到了长拳的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持之以恒,方能精进”的道理。支教队员们将这份“习武”精神带进了课堂,用他们的热情和毅力激励着每一个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支教接力传薪火,青春共筑数梦舟”的真谛,让爱与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图为胡健达老师带队员晨练长拳

“为什么会选择前来乡村支教?”“因为热爱,更因为传承。”这是一位支教队员的回答。数学科学学院用行动诠释:某种意义上,不是时代大有可为,而是青年都有所作为,才有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时代成为另一个时代的丰碑,一个民族就是这样生生不息!

每一次出发,都是希望的播种;每一次接力,都是未来的守护。支教的意义,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点亮心灵,传递信念,让教育的火种在广袤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这不仅是青春的奔赴,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让这份传承,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流向更辽阔的远方。


撰文 | 刘海渊 王佳飞 潘嘉颖 周冰璐

图片 | 洪涛

审核 | 高晶晶   胡健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晶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