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千帆竞发。为深入贯彻落实“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的重要精神,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7月8日,在共青团石狮市委的支持与协助下,福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赴泉州“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研究生实践队走进石狮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此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蓝荣聪带队,旨在通过实地研学深化青年学子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认知,深刻理解海洋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数字技术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提供青春方案。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海丝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为展示海洋文化与历史交流的重要窗口,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丝路山水地图数字展厅,讲解员围绕《丝路山水地图》中的五大代表性城市:嘉峪关、沙洲(今敦煌)、撒马尔罕城、赫拉特和天方国(今麦加)展开。队员们循着陆上丝路的印记,触摸文明互鉴的温度。从敦煌壁画的异域纹饰到撒马尔罕市集的东方商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文化在交流中丰富、文明在互鉴中成长,这既是“容纳百川”理念的生动注脚,也是丝路精神跨越千年的文明底色。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一行介绍《丝路山水地图》
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厅,海洋文明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队员们惊叹于古人“以舟为车”的智慧——从福船的精巧结构到远洋航线的精准规划,其背后是对海洋文化的探索,更是“向海而兴”勇气的生动展现。不同肤色的商人在港口相遇,不同信仰的文化在市集共生,正如福建“傍海而居、拓海而荣”的历史,印证了“容纳百川”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开放,更是文明心态的包容。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一行介绍古代商船货舱场景
队员们在展板前驻足,深刻学习了相关的“丝路习语”。展板内容聚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勾勒出海上丝路从理念到实践的推进轨迹,展现沿线经贸人文交流的蓬勃生机。队员们表示:我们既要读懂“丝路习语”,更要让这些理念在脚下的土地生根发芽,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接续奋斗。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学习“丝路习语”
此次实践恰逢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7月24日于泉州召开)筹备关键期。实践队积极响应本次“数智海丝,共迎未来”的论坛主题,队员们不仅在文物与科技的碰撞中读懂了海洋的包容与厚重,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领悟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参观学习为起点,继续探寻福建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以实际行动传承丝路精神,让互联互通的纽带在青春接力中越系越紧,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许佳琦 张艺 图片:童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