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王舒 杨静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形成的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志愿者杨静茹指着PPT上展示的植物拓染作品问道,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7月9日,该校“一师青衿,昭明传薪”团队在浏阳市金刚镇昭明完全小学开展“把春天印在布上”植物拓染手工课,带领孩子们体验这项古老而神奇的传统技艺。
一锤一印间,触摸千年智慧
志愿者周瑶手持叶片向孩子们展示:“看这片叶子的脉络,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美的图案。”简单的白布、叶片、胶带和木槌,构成了传承千年的艺术工具。在实践环节开始前,志愿者杨静茹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介绍了植物拓染的历史渊源。从新石器时代先民利用植物汁液染色,到唐代成熟的草木染技艺,再到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20余种植物染料配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项传统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教室里很快响起此起彼伏的敲击声,周瑶穿梭其间,耐心指导着每个孩子掌握力度和节奏。“敲打时要像小雨点一样均匀”,周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随着一次次精准的敲击,叶片汁液慢慢渗透,清晰的叶脉纹路逐渐在布面上显现。孩子们惊喜地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一叶一世界,尽显自然之美
虽然使用的是相同的叶片材料,但每位孩子独特的敲击力度和角度,让每件作品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周瑶介绍说:“这就是植物拓染的魅力所在,即便是同一片叶子,在不同人手中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课程中,志愿者们还特别设置了“发现自然之美”环节,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叶片的纹理特点。孩子们分组比较着不同叶片的形状、大小和脉络分布,在实践中培养了对自然细节的观察能力。课程结束时,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收好自己的拓染作品,准备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传承与创新,让非遗焕发新生
“植物拓染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周瑶这样总结课程的意义。在这个数字时代,这场返璞归真的手工课让孩子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的联结。木槌敲击声中传承的是千年智慧,叶片纹路里印刻的是永恒春天。“一师青衿”团队正以这样的方式,在乡村孩子心中播撒美的种子,让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