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易蕊)面塑生趣绘创意,童声嘹亮见勇毅。当五彩黏土邂逅稚嫩童声,当非遗技艺激荡奋进之歌,一节关于传承与勇气的课堂在童心中悄然绽放。2025年7月11日,“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在长江新区青龙社区开启“七彩假期·暑期爱心托管班”第五讲,课程以非遗文化为出发点,围绕创意黏土和童声合唱两大模板展开。
指尖流转间,各色黏土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传承人,指尖翻飞,揉捏按压。黏土幻化成一个个跃动的文化符号,纸盘上的向日葵是童真与希望的代名词,橙黄色的柿子表达了事事如意的美好祝愿,孩子们将黏土变换为不同状貌,蓝白颜色的搭配绘成了流动的海浪,这时,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了感触文脉底色的生动媒介。
当《孤勇者》激昂的旋律响起,童声汇成的声浪点燃全场。“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孩子们挺直脊梁,用清澈而充满力量的歌声,唱响属于少年人的无畏宣言。齐声高唱的音浪仿佛注入了“文化亮色需勇毅坚守”的灵魂。
童声合唱在“击鼓传花”中渐渐步入尾声。节奏与情感的碰撞成为梦想启航的“催化剂”。密集的鼓点敲击着期待的心跳,鼓声骤停时,孩子们或再次唱响《孤勇者》片段,声音虽稚嫩却坚定;或勇敢介绍自己,展现个性风采;或骄傲展示面塑作品,描述他们塑造的创意图画。此刻,掌声与笑声交织,勇气在自信中生长。
“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张雪茗表示:“孩子们手中的黏土不仅是塑造形象的材料,更是连接文化根脉的纽带,相信孩子们口中的歌声会成为汲取勇气、面对挑战的智慧与力量。”
非遗的传承,关乎过去,更指向未来。“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投入文化传承,扩展志愿服务范围,让非遗技艺在童真童趣中迸发时代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