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王舒 曾思佳) 在浏阳市金刚镇昭明完小的教室里,一群小脑袋正围着纸杯叽叽喳喳,仿佛手里攥着的不是废品,而是打开童话世界的金钥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师青衿,昭明传薪”团队带来的这场“变废为宝”课,把平平无奇的废品堆,变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创意宝藏库。
环保知识穿上了“童话外衣”
志愿者曾思佳像位神奇的科普魔法师,PPT里跳动的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会说话的可回收物——废纸摇身一变成了森林的“保护神”,塑料瓶自诩为“资源界的变形金刚”,就连被嫌弃的旧衣物,都成了“等待重生的布料精灵”。
“你们知道吗?回收一个纸杯,相当于给小树多喝了三口水呢!”她指着屏幕上的卡通树木说道。孩子们的小脸上写满认真,仿佛看见无数纸杯正排队跳进回收站,摇身变成茁壮的树苗。
创意示范点燃“灵感烟花”
当PPT展示出纸杯变身的卡通摆件时,教室里响起一片“哇”的惊叹,像是有人打翻了星星罐。那个戴着蝴蝶结的纸杯小熊,分明就是从童话书里跑出来的;而用瓶盖做指针的简易时钟,仿佛正滴答滴答地诉说着“时间不会浪费,废品也有春天”。
曾思佳拿着剪刀比划的样子,活像位指挥家在编排交响乐。“记住哦,剪刀要像小螃蟹一样横着走,才能剪出漂亮的波浪边。”她的比喻让孩子们咯咯直笑,手里的工具仿佛也突然有了生命。
实践课堂上演“废品逆袭记”
创作环节简直成了“魔法工坊”——有的纸杯被画上圆滚滚的肚皮,秒变憨态可掬的熊猫;有的被剪得像朵绽放的纸花,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影。
教室里的剪刀声、笑声、讨论声,像一锅咕嘟冒泡的甜汤。当作品完成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亮闪闪的,仿佛手里捧着的不是手工艺品,而是自己种下的小星星。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抱着各自的“废品宝宝”不肯撒手。这场奇妙的课堂,不仅让废纸杯学会了“七十二变”,更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一颗会发芽的种子——来环保不是枯燥的口号,而是能让世界变美的魔法,就藏在每双愿意动手创造的小手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