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三下乡实践队:青春画笔绘乡村 躬身劳作助农兴

发布时间:2025-07-09 17: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万理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刘万理、冯若涵、铁沙沙、朱亭亭、张栩栩)2025年7月8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赴志愿 致青春”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清镇市站街镇小河村与杉树村,开展墙绘和助农活动,以墙绘 美化乡村环境 ,以劳作助力农产收获,用青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 注入活力。

图为实践队墙绘小队在小河村墙绘现场 朱亭亭 供图

图为实践队助农小队在杉树村蔬菜基地现场 冯若涵 供图

当天,小河村的墙面迎来了实践队墙绘小队的“妙笔”。该小队队员们带着颜料、画笔等工具,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主题开展创作。为让画面既生动又贴合主题,队员们提前打磨设计图案,现场分工明确:有的勾勒环境整治前的残垣断壁与杂物乱堆景象,有的描绘村民清扫垃圾、治理污水的场景,有的用卡通形象展现改厕改圈的新貌。烈日炙烤下,队员们始终坚守墙面,画笔不停,这份不惧酷暑的执着,正是青春最独特的诠释。

图为实践队墙绘小队进行墙面绘制 朱亭亭 供图

“墙绘不只是美化乡村的方式,更是政策宣传的‘活载体’。”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带队老师说,希望通过直观的画面,让“两清两改两治理”理念融入村民日常,带动大家主动参与乡村环境整治。

图为实践队墙绘小队合影 朱亭亭 供图

图为实践队宣传小队绘制成果 朱亭亭 供图

与此同时,实践队另一小队来到杉树村垚旺果蔬村民合作社蔬菜大棚基地。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总面积达600多亩,主要种植上海青,芹菜,茼蒿等蔬菜,年产量达1095吨,运往贵阳的各个角落,保障着城市的“菜篮子”供应。

图为当地村民采摘上海青 冯若涵 供图

“基地蔬菜每天需要30到40名村民来采摘,大多是村里的中老年人,一天也能挣不少钱,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补贴点家用。”负责人指着大棚里忙碌的身影说。

图为当地村民将上海青打包装箱 冯若涵 供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迅速投入到助农劳动中,帮助农民分工收割蔬菜上海青。大家分工协作,干劲十足,在汗水中切实体验了农事劳作的辛劳,也用实际行动为农户减轻了负担。

图为实践队助农小队帮助当地村民搬运蔬菜 冯若涵 供图

劳动结束后,大家挑出部分品相良好的上海青到集市试点售卖,还通过直播形式推介基地蔬菜,既为合作社带来收益,更点燃了青春助农的热情。

图为实践队助农小队在集市试点摆点 冯若涵 供图

图为实践队助农小队在集市试点售卖上海青 冯若涵 供图

图为实践队助农小队合影 冯若涵 供图

从墙绘勾勒的乡村新景,到田间地头的躬身劳作,“赴志愿 致青春”三下乡实践队队员们在实践中既触摸到乡村发展的脉动,也积攒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招。这群青年学子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乡村的赤诚初心,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万理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