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解锁流量密码,打造“乡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暑假实践团深入安吉县大溪村开展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8 18: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方雨晴   阅读 71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合影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用艺术解锁流量密码,打造“乡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风景园林学科教工党支部的带领下,赴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由党支部成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多专业团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在老师吴剑、王静、丁云、陈丹秀的指导下,聚焦“文化空间设计”核心议题,围绕漂流季打卡点设计、古道标识系统提升、旧垃圾房美化改造等具体项目需求,与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等深入交流并展开实地踏勘调研,旨在运用“生态+艺术”模式赋能乡村特色发展。

▲图为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与党支部代表吴剑的交谈  

一、党建引领谋发展,校地共商合作蓝图

实践活动开始前,实践团在党支部指导下与大溪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指导老师们开展了专题对接会,深入探讨校地合作模式。党支部积极搭建校地合作桥梁,主导会议聚焦于利用学生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针对村庄漂流季打卡点设计、古道标识系统提升、旧垃圾房美化及网红地标场景营造等契合“文化空间设计”、“文化产业赋能”的具体需求。会议在党支部的协调下,明确了“契合地方实际、打造特色亮点”的行动方向,并初步确定了由党支部、村委会、实践团三方协同的需求梳理、方案设计、成果落地的合作意向。

▲图为指导老师及党支部成员与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进行沟通

二、实地调研,把脉问诊开良方

实践期间,实践团在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指导老师丁云、王静、陈丹秀及党支部成员吴剑带领下,严格遵循“调研先行”原则,对拟重点设计的区域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实践团成员深入考察了古道的现状与潜力节点,测量并记录了如旧垃圾房的空间数据,详细了解了沿线的客流特点与场景需求,并与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度访谈,收集一手资料,力求设计方案既具创意美感,又能切实解决乡村痛点、满足发展需要。

▲图为指导老师与实践团成员考察古道 

在徒步走村和采访村民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艺术设计在激活乡村活力、提升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整理调研资料,结合地方提供的具体需求清单,由专业成员协同着手进行涵盖庭院设计、乡土文创、旅游路线规划、宣传视频拍摄等“项目实践”内容的初步方案构思,力争将党支部的组织力转化为高质量的设计力,为后续的竞赛深化或社会实践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实践团队表示,将在党支部的持续引领下,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深化与大溪村村委会、文旅部门及企业的合作,为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的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村委委员村委助理姚洋在古桥合影

三、展望未来,共绘振兴发展图景

下阶段,实践团将在党支部的持续引领下,紧密围绕大溪村实际需求,加速推进调研成果转化,党支部将发挥核心协调作用,重点深化漂流打卡点、古道标识系统及旧垃圾房酒吧改造等核心项目的创意设计方案,并积极联动教工党支部、村企等多方资源推动方案落地实施。通过本次党建赋能的社会实践,旨在助力大溪村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新地标、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最终在党支部与地方的共建共育中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育人、文化多维价值提升,最终达成文化赋能下的全面振兴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雨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