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韵,一场跨越时空的记忆采集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08 18: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玉琪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5日 我们相遇在石壕,一次指尖的触碰,一次心灵的共鸣,一本红色记忆采集录,承载着岁月的深情,我们的脚步,始终追寻着乡土的脉动。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记忆如同不灭的星火,照亮着前行的路。2025年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红色信使"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进石壕镇,以青春之名,探寻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延续重庆移通学院"红色信使"党史学习教育团与石壕镇政府签订的10年之约。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乡野,用心灵聆听故事,在基层的土壤中深挖红色根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以"一枚指纹",铭刻红色情怀

志愿者们分成两支小队,以一本红色记忆采集录为媒介,与当地居民展开了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居民们或郑重按下指纹,将个人与这片红色土地紧紧相连;或提笔写下真挚的祝福,寄托对家国的深情与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
每一个指纹都是一颗赤子之心,每一幅画作都是一段无声的告白,每一句祝福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摩挲着采集录说道:"做这件事真有意义,咱们石壕的红色故事,就该让更多人知道。"志愿者们也动情地表示:"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让我们深深感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扛起传承的旗帜。" 

以"一场交换",唤醒沉睡的记忆

志愿者们手持礼物与纸笔,以"以物换情"的方式,叩开了村民们记忆的闸门。一把蒲扇、一个小瓷娃娃,成为打开话匣子的钥匙。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着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家乡在烽火岁月中的变迁,更有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

"不能忘了先辈们的付出啊!"一位老爷爷颤声说道。他缓缓讲述起父母曾告诉他的故事:"红军借了稻草,走时不仅捆得整整齐齐,还在下面压了三枚铜钱。那不是钱,是军纪,更是民心啊。"说这话时,他浑浊的眼中闪着泪光。

志愿者们的镜头记录下这些珍贵时刻:下棋老人眉飞色舞的讲述,孩童们好奇的眼神,还有那些欲言又止的沉默瞬间。这些画面,远比文字更有力量。

以"一段数据",编织永恒的记忆  

这一天,志愿者们走遍石壕镇的大街小巷,完成了20余份记忆采集录。每一份采集录都是一块拼图,拼凑出这片土地的红色肌理。300余张照片定格了无数动人瞬间——交换礼物时的会心一笑,聆听故事时的专注神情,还有那些情不自禁的拥抱。

85岁高龄的李爷爷坐在小卖部门口,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讲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历史变得鲜活可触。这些故事,正通过志愿者的记录,汇入红色记忆的星河。

让记忆永续,让精神长存

这场"以物换情,留存红色乡忆"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采集,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散落的记忆重新串联,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生根发芽。未来,"红音行纪"团队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传承方式,让红色乡韵永远流淌在这片热土上,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撰稿|张玉琪

摄影|陈袁媛、张守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玉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