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徐慧通)2025年7月6日上午9时,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脉薪火实践团的队员们带着对中医传承的热忱,赶赴歙县霞坑卫生院,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医研学之旅。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与卫生院的针灸推拿医师、忠堂内科传承人深入交流,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触摸新安医学的深厚底蕴,让“医”脉薪火在互动中悄然传递。
听:新安医脉里的传承故事
活动伊始,霞坑卫生院的医生便带着实践团成员走进新安医学的历史长河。“咱们歙县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之一,从宋代到明清,这里走出了800多位医家,‘固本培元’‘辨证施治’的思想至今影响深远……”医生指着墙上的新安医学发展脉络图,结合当地名医案例娓娓道来。队员们围站一旁,或低头记录,或举手追问“新安医学与其他流派在诊疗思路上有何不同”,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对中医文化的渴求。这一场对话,让“纸上得来”的新安医学知识有了具象的地域温度。
观:针艾之间的中医智慧
诊疗室里,银针轻点、艾香袅袅,成了最生动的“实践课堂”。镜头中,一位医生正为患者行针灸治疗:消毒、进针、捻转,动作精准轻柔,患者肩颈的紧绷在银针刺入后渐渐舒展。实践团成员屏息凝神,有的蹲在一旁观察进针角度,有的拿出手机拍摄操作细节,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要点。
随后的艾灸现场,艾条燃烧的温热透过艾灸盒渗入患者穴位,医生向队员传授艾灸知识,并告知队员,艾灸技术不断创新,现已创造出艾灸专用的艾灸盒,使艾灸更加方便易操。
寻:药园里的草木乾坤
从诊疗室到草药种植园,是从“治”到“养”的延伸。在医生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卫生院后的百草园:薄荷的清凉、艾草的醇厚、金银花的清甜……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这是紫苏,解表散寒;那是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你们看它的树皮,折断后有白丝相连,这是鉴别要点……”医生随手摘下一片叶子,让队员们触摸、闻味。队员们蹲下身,仔细比对叶片形态,有人轻声背诵着《中药学》里的描述,有人向医生请教“不同季节种植对药效的影响”,在泥土与草木间,读懂“道地药材”的真谛。
谈:传承路上的青年之问
中医学习最忌‘纸上谈兵’,得多临床、多琢磨。”忠堂内科传承人胡吉先生与队员们围坐交流时,一语道破学习关键。针对队员们提出的“如何平衡中医理论与实操”“新安医学特色方剂的现代应用”等问题,胡吉结合自己数十年的行医经历,分享道:“就像咱们忠堂内科,讲究‘调脾胃以安五脏’,这不是死记硬背的条文,是在千百个病例里悟出来的——你们年轻,多到基层看看,多跟患者聊聊,比在实验室里空想有用。”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对“中医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与卫生院的医生们在院门前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瞬间,队员们手中的笔记本记满了要点,脸上带着收获的笑意。此次霞坑之行,不仅让“医”脉薪火实践团近距离感受了新安医学的临床魅力,更在针艾的温度、草药的清香、前辈的嘱托中,坚定了“传承中医薪火,服务基层健康”的信念。接下来,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徽州大地上探寻中医传承的密码,让青年力量为古老中医注入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慧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