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月以来,武汉理工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铺镇,与全国人大代表、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展开深度合作,通过科技助农、品牌赋能与直播带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科技兴农:田间地头的“智慧实践”
作为农学硕士并返乡创业的楷模,田淑娴引领合作社建立了“稻虾鸭”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并构建了包括生态农业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室在内的先进科技设施。武汉理工的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改进了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田淑娴女士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团队成员李同学表示,“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合作社完善了数字化溯源体系,确保每一份农产品都拥有‘科技身份证’。在实践过程中,我还在田淑娴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运用微生物技术优化水质,并与社员们一起下田插秧、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现代化的智慧农场技术显著提升了农场的生产效率。同时,稻虾鸭生态系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亩利润高达5000元,还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堪称乡村振兴的典范。”
品牌赋能:打造农场IP“田小娴”
为提升合作社品牌影响力,团队设计了萌态可掬的IP形象“田小娴”。田小娴形象的设计语言,不仅与农场的生态理念紧密相关,更是田淑娴女士个人风格和对生态农业梦想的生动体现。通过这个她,能够感受到田淑娴女士对生态农业的热爱,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我们希望通过‘田小娴’拉近消费者与农产品的距离,让健康生态的种植理念深入人心。”设计组负责人谈同学介绍。
直播破圈:助农销售焕发新活力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刚从稻田捞起的小龙虾,虾腹透亮、肉质紧实!”在合作社直播间,大学生主播们正热情推介“稻虾米”“生态鸭蛋”等特色产品。团队搭建多平台直播矩阵,结合田淑娴的科技兴农故事,直播吸引超千人次观看,销售额突破5000元。“学生们的创意让农产品‘潮’了起来!”田淑娴感慨道。此外,团队还开通了抖音、B站、快手账号,发布系列短视频,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片充满生态自然之美的土地。。
代表对话: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在实践期间,团队与全国人大代表田淑娴进行了专题访谈。她分享了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的建议》,并鼓励青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懂技术、热爱农村的‘新农人’。”学子们深受启发,表示将利用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持续为合作社开发智能灌溉系统、病虫害识别小程序等工具。
青春力量:书写田间地头的新篇章
在这次实践中,武汉理工的学子们运用“科技+文化”的双重动力,助力合作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价值,其相关成果得到了赤壁市农业农村局和共青团赤壁市委的高度评价。田淑娴女士评论道:“从实验室走向田野,学生们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
结语
在烈日的照耀下,稻田波浪般翻滚;在镜头的聚焦中,青春的光芒闪耀。武汉理工大学的实践团队以“田小娴”为桥梁,将科技的智慧融入传统农业,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的深邃意义,为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增添了绚丽的青春色彩。
(文稿/谈卓然、黄耀明 摄影/李雯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谈卓然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