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绿植——奇妙植物课”:把生态的嫩芽种进童心
当稚嫩的指尖捏起第一粒种子,透明的标本瓶锁住第一片绿叶,一场关于植物的奇妙探险之旅悄然拉开序幕。7月4日下午3点,“百村千人进万家”生环学院赴芜湖“幼儿环保启蒙,青年生态宣讲”本科生实践团队走进沿河小区幼儿园开展“奇妙植物探险家”科普课堂,用60分钟的时光,让根的坚韧、叶的灵动、种子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生长出对自然的敬畏,这场课堂以童心为壤,让绿色理念在孩童心中扎下深根。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为了让植物知识真正“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实践团队不断构思教学设计。从构思情景剧脚本,到制作卡通教具,再到反复调试实验的相关装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多次打磨。团队主讲成员江求涛说:“我们希望用孩子们能听懂、喜欢看、愿意参与的方式,让环保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图为团队授课人为小朋友讲解植物知识
活动伊始,团队主讲成员江求涛以新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热情打招呼,通过“家里有哪些植物”的提问,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调动起大家的参与热情。紧接着,将植物种子分发给孩子们观察,引导他们说出种子的颜色和形状,帮助孩子们初步建立对植物种子的感性认知。
在正文讲解环节,主讲成员江求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植物各部分的本领娓娓道来。把种子比作“睡着的植物小宝宝”,详细介绍了种子的四大“魔法本领”,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惊叹于种子的神奇。随后,详细介绍了植物的根、茎、叶,让孩子们在趣味讲解中明白植物对于生态的重要意义。
▲图为团队授课人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植物小匠人”在动手环节里,孩子们专注地用小镊子夹起叶片、花朵,小心翼翼放进标本瓶。童趣导师团们手把手进行指导,孩子们透明的瓶子里逐渐盛满微型自然。
“我的瓶子里有个小春天!”一个扎着小马尾的小姑娘举着作品笑靥如花。这双手握过画笔、玩过积木,此刻却第一次体会“呵护”的重量。孩子们在操作中学会了对生命的温柔。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小朋友制作植物手工作品
▲图为小朋友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植物手工作品
活动接近尾声,童趣导师团的成员们为在场的每位幼儿分发了可发芽的“种子纸”。这种特殊的纸张内部包含植物种子,遇水并给予适宜环境即可萌发。同时,导师团向孩子们分发了“观察日记”任务单,引导他们在后续的日子里记录种子纸的生长变化。任务单上设有简单的记录栏,便于幼儿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种子萌发、长叶等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当孩子们齐声说“我要保护植物”,这场课堂播下的不仅是植物知识的种子,更在孩童心中埋下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无论是即将伴随种子纸萌发的生长轨迹,还是已封存在标本瓶里的叶片印记,这些具象的记忆终将沉淀为对“万物共生”的深层认知。
▲图为团队授课人做结束发言
团队主讲成员江求涛感慨说:“生态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抽象的理念灌输,而是让孩子在触摸叶片纹路、观察种子形态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对微小生命的共情。这份‘不摘一朵花、不踩一片草’的自觉,恰是绿色文明最本真的底色。”
这场活动播下的,既是植物的种子,更是代际传承的生态启蒙基因。毕竟,所有宏大的生态未来,都始于一双小手对一片叶子的温柔。绿色未来,正靠这一双双小手,种下生生不息的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求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