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江西农业大学“推普搭桥,寻脉奉新实践团”深入奉新县,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文化溯源与产业探脉,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星薪宣讲团“
文化溯源:宋应星博物馆里的时空对话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宋应星博物馆的青砖黛瓦上,仿佛打开了通往明末科学巨匠宋应星时代的大门。江西农业大学“推普搭桥,寻脉奉新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踏入博物馆。馆内陈列的珍贵史料与实物,宛如一部生动的明代科技发展史,详细勾勒出宋应星从坎坷科举到以卓越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传奇一生。《天工开物》这部巨著,宛如明代的“百科全书”,静静陈列在展厅中,其涵盖的丰富知识领域,从农业种植到手工业制造,从日常生活到前沿科技,彰显着宋应星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被宋应星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深深打动。他身处封建社会末期,却能突破传统束缚,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种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此次参观,不仅让成员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为他们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图为团队成员在宋应星博物馆参观学习
产业探脉:苗木基地里的转型之路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奉新县的苗木基地,深入了解当地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转型之路。奉新县的花卉苗木产业作为当地四大产业之一,虽无税收贡献,却在带动农民致富、美化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传统的绿化市政工程市场需求逐渐饱和,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在与当地从业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团得知产业转型的方向已逐渐明确。庭院经济、园艺疗愈和线上销售成为新的增长点。庭院经济的兴起,让花卉苗木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色与生机;园艺疗愈则借助植物的力量,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慰藉,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而线上销售的拓展,更是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奉新县的花卉苗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政府计划打造的奉新县天宫花木农民观光园,将花卉苗木与当地的水稻田、猕猴桃基地相结合,发展文旅休闲产业,这一举措无疑为产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深入了解了奉新县花卉苗木协会在产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协会成员们各具特色,有的擅长苗木造型,将普通的苗木修剪成精美的艺术品;有的经营着别具一格的农庄家庭农场,将花卉苗木种植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还有的打造了研学基地和团建基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为企业团队提供拓展训练。这些特色和优势不仅提升了协会成员的经济效益,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图为团队成员与苗木基地负责人交谈
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通过一天的调研,江西农业大学“推普搭桥,寻脉奉新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奉新县花卉苗木产业在转型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活力与潜力。从传统的绿化工程到多元化的庭院经济、园艺疗愈和线上销售,从政府的有力引导到协会的积极作为,再到企业的创新实践,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看到了产业转型的希望与方向。同时,宋应星博物馆的参观也让他们深受启发,宋应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在面对产业转型挑战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秉持这种精神,积极为产业转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奉新县花卉苗木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次“推普搭桥,寻脉奉新”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乡村产业的调研,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之旅。
供稿团队:江西农业大学“星薪宣讲团”
通讯员: 黄嘉怡 陈盛楠 黄灿文 罗佳琪 龚夏欣 谢琳 张潇满 谌子涵 周传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