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浔禅·星颜”实践团实践团深入象窝山调研禅茶产业,解码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1 04: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丹纯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蔡诗珍、高雨珊、董璇)近日,佛山大学“浔禅·星颜”实践团,赴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象窝山生态园,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禅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以青春力量助力乡土发展 。

初探产业:生态茶园孕育特色经济

抵达象窝山,实践团首先对生态园核心区域进行了整体考察。地处高山云雾带的象窝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高品质茶叶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在象窝山生态园茶庄,成员们系统观摩了陈列的各类茶叶产品及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衍生品,包括精包装的绿茶、红茶、特色禅茶以及茶点、茶具、文化创意产品等。茶庄负责人介绍,象窝山茶已形成以“生态、禅意、健康”为核心的品牌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策略,有效拓宽了市场渠道。这些产品不仅是地方特色产业的集中展示,其销售利润更是直接反哺当地茶农和合作社,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实践团观察到,象窝山茶品牌价值的提升,正逐步将这片绿水青山转化为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图为象窝春茶产品

深耕田间:解码“合作社+”助农模式

为了解茶叶生产的源头,实践团深入核心茶园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多位茶农及茶园技术员的交流,团队简要梳理了当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的运作机制。据了解,象窝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整合了周边近百户茶农资源。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茶苗、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并负责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和产品统一收购、加工与销售。茶农则按照合作社制定的严格标准进行茶园日常管理和鲜叶采摘。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单家独户茶农面临的技术不足、市场风险高、议价能力弱等难题。茶农们普遍反映,加入合作社后,鲜叶收购价格稳定且有保障,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种组织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双赢的关键纽带。部分实践团成员在技术员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茶园除草和了解茶叶生长周期的相关知识,对茶农的辛勤劳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茶农采茶

寻根溯源:产业变迁映照振兴足迹

实践团在走访象窝山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调研。图示牌详实的图文资料,大致勾勒出象窝山茶产业六十余年的发展轨迹。团队成员了解到,1958年,响应国家“绿化祖国”的号召,象窝山开始了有组织的垦荒造林和茶树种植,这成为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历史起点。一张记录当年垦荒场景的老照片和相关的历史文献,无声诉说着创业的艰辛。对比今昔,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巨大飞跃:从最初仅能进行粗加工的简陋作坊,到如今拥有现代化、清洁化加工车间的茶厂;从单一的茶叶种植,到构建起涵盖生态种植、标准化初精制加工、茶文化深度体验、生态休闲观光、研学教育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这一变迁历程,正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缩影,体现了地方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将生态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积淀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实践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禅茶文化起源纪录片

匠心传承: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

深入了解茶叶从树叶到香茗的蜕变过程,是实践团的重要任务。在象窝山茶广场,团队成员不仅通过纪录片学习了传统制茶工艺的理论知识,更在资深制茶师傅的全程讲解和示范下,近距离观察并有限度地体验了关键工序。师傅详细介绍了“看青做青”的杀青火候掌控、不同茶类对揉捻力度与时间的精确要求、以及烘焙干燥的温度曲线控制等核心技艺。他强调,这些技艺是象窝山茶独特品质形成的保障,凝聚了当地茶人数代积累的经验智慧,部分工艺已纳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在师傅的严格监护下,几位成员尝试了手工揉捻环节,亲身感受到茶叶在手中变化所传递的温度与力道要求,对“匠心”二字有了更切肤的体会。这次探秘之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象窝山茶产业的生命力不仅源于生态资源,更植根于其深厚的传统工艺积淀和不断创新的技艺传承。乡土文化并非尘封的标本,而是活态流变、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软实力和精神富矿。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采茶

实践凝思:青春聚力赋能乡梓

通过此次深度调研与实践体验,佛山大学“浔禅·星颜”实践团成员们深刻理解了象窝山禅茶产业如何将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引领下的政策支持、组织化模式的创新、对生态与文化的坚守以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共同构成了象窝山乡村振兴的“密码”。实践团将整理好实践资料并进行宣传,同时带着这份深刻感悟继续前行,以青春之力挖掘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更多人看见:在党的指引下,每一片土地的文化根脉,都能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丹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