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子乾州探访非遗,青春助力文化传承
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谷炽辉 倪昊彬 邓娅)7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在湘西乾州古城酒鬼酒馥郁香舞台开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美育凤凰”乡村振兴实践团师生一行28人深入湘西腹地,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湘西州非遗苗鼓传承人龙香爱老师、湖南省非遗苗族赶秋传承人吴三新老师进行深度对话,近距离感受苗鼓与赶秋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美育凤凰”乡村振兴实践团与龙香爱老师、吴三新老师合影留念
苗鼓:从古老仪式到现代传承
在访谈中,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鼓代表性传承人龙香爱老师生动讲述了苗鼓的历史变迁。她介绍,苗鼓从最初的迎宾、婚嫁、祭祀等古朴场景,已逐渐融入现代生活,出现在开业庆典等场合。无论是热烈的迎宾鼓、欢快的农忙鼓、铿锵的武术鼓,还是灵动的猴儿鼓,都是苗族生命情感的表达。龙老师特别提到了令人振奋的传承图景:从三四岁的孩童到八九十岁的长者,都在共同守护这门艺术瑰宝。“非遗进校园”活动让苗鼓走进课堂,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则助力湘西韵律的广泛传播。她寄语青年一代:“在接触新文化的同时,不要丢弃本民族的瑰宝。”她强调,传承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不分民族、性别、年龄,唯有热爱是唯一的要求。
非遗传承人龙香爱表演苗鼓小节
赶秋:丰收庆典中的非遗盛宴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赶秋代表性传承人吴三新老师详细介绍了苗族最重要的庆典——赶秋节。赶秋节在每年农历立秋日举行,既是庆祝丰收,也是迎接季节更替。其主要流程包括:庄重的祭秋仪式,祭祀象征生命希望的始祖“秋公秋婆”;热闹的闹秋环节,包含展现苗族勇气的传统绝技“上刀山”、“下火海”等惊险表演;以及最后的送秋仪式。吴老师强调,赶秋节不仅是集中展示苗鼓、苗歌、口琴、木叶等多种非遗项目的核心平台,更是维系苗族社群情感与社交的重要纽带。
省级非遗传承人吴三新表演木叶
夜观:古城灯火映照非遗华彩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乾州古城的璀璨灯火中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乾城非遗秀”。激越的苗鼓演绎着婚嫁的欢腾,悠扬的苗歌与惊险的传统绝技交织,赶秋的神韵在光影流转中生动呈现。这场演出不仅是精湛技艺的展示,更是民族文化根脉的生动延续。
“美育凤凰”实践团成员观看“乾城非遗秀”
此次乾州之行对“美育凤凰”实践团而言,是一次深度的非遗文化学习与精神洗礼。通过与传承人的对话,团队成员深刻触摸到了苗鼓的千年脉动与赶秋的深厚底蕴;非遗秀的现场体验,则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文化瑰宝的璀璨华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守护民族根脉、激活乡村文化活力的关键所在。带着传承人的殷切嘱托和实践感悟,“美育凤凰”实践团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将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薪火,为乡村发展赋能。湘西非遗的悠远回响,必将在新一代的实践中续写崭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倪昊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