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1日讯(通讯员 宋贤)为响应国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及“规范发展暑托班”政策号召,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于202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分别走进江苏省启东市彩臣三村社区和连云港市海州区西凤社区的“爱心暑托班”,开展“童心探药·萌芽课堂”中医药文化启蒙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教学,在缓解暑期看护压力的同时,向青少年播撒中医药知识种子,助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一.连云港西凤社区:脉络探知识,实践悟真知
在西凤社区,活动紧扣“做中学、学中悟”理念,青年学子运用“知识脉络图”帮助学生梳理中医药知识脉络,并精心设计“药材探秘”环节,鼓励学生通过五感辨识本地道地药材。课堂巧妙融入中医药历史故事与文化理念,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南中医学子创新引入“知识脉络图”教学工具,以逻辑图谱整合药材属性、功效及应用场景等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系统性认知框架,有效提升了他们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药材探秘”环节为学生提供亲手触摸、观察和闻辨药材的机会,通过五感体验激发探索兴趣。互动游戏中,学生通过“猜药名”、“闻香识药”等方式巩固所学。活动还特别挖掘了连云港本地药材资源优势与历史底蕴,点燃学生传承家乡中医药文化的自豪感。
课堂内容涵盖了名医故事、中医养生理念等文化元素。青年学子们生动讲述华佗、李时珍等人物的事迹,传递“大医精诚”的精神内核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情。课后反馈显示,许多孩子主动向家人分享所学,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播效果。
二.启东彩臣三村:课堂识百草,巧手传药香
在启东市南街道彩臣三村社区,南中医学子以“知识讲授+实践体验”为主线,打造了一堂生动的中医药文化启蒙课。
识药辨性,根植生活认知。活动伊始,青年学子借助图文展示与实物对照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人参、黄芪、当归等二十余种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性及日常应用,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药物认知体系。讲解过程中,学子们注重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理解中药在日常保健中的实用价值。随后的“中药猜猜看”互动环节,孩子们通过辨形、闻味等趣味方式,增强了对药材的直观感受,深化了学习认知。
巧手制囊,感悟匠心传承。活动以制作中药香囊为核心实践环节。学子们讲解了香囊的文化渊源和药材配比原理,逐步演示制作过程。孩子们分组动手实践,并创意地在香囊上绘制草药图案或书写功能标签。活动尾声,学子们贴心提示了香囊使用注意事项,细致叮嘱过敏预防、定期更换等养护常识。
本次系列活动是南中医学子结合专业特色,深入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差异化、强互动的课程设计,将传统智慧转化为契合青少年的启蒙内容,既丰富了暑期托班的学习体验,也为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作出了积极探索。未来,脉络寻源实践团将持续深耕此类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青少年文化根基倾注热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仲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