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非遗技艺与特殊教育融合的新路径,2025年7月20日,浙江师范大学“星匠非遗行”团队联合滴水公益,于杭州市拱墅区滴水公益融合活动空间,举办了一场面向心智障碍青少年的京剧戏冠非遗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京剧文化,通过“欣赏—了解—制作—分享”四步递进式设计,引导特殊儿童走近国粹艺术,在互动与创作中收获美与自信。
在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欣赏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经典京剧片段,伴随画面与唱腔的呈现,孩子们被戏曲中的身段与情绪所吸引,不时模仿角色动作、轻声学唱唱词,沉浸在国粹艺术的魅力之中。
随后,团队成员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京剧知识,介绍了“生旦净丑”的行当划分、戏冠的用途及其造型风格,引导孩子们认识戏曲角色与服饰特征,为后续创作环节打下基础。
进入核心环节——京剧戏冠DIY制作。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彩色扭扭棒、发箍、胶水、剪刀、毛球、珍珠等材料,引导他们在模板辅助下,缠绕发箍、粘贴装饰、创意组合。一顶顶灵动可爱的“京剧戏冠”在孩子们的手中逐渐成形:有的用蓝红色调表达英雄气概,有的配以珍珠点缀展现华贵风范,孩子们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展现独特的艺术表达。
图为京剧戏冠课程中实践队成员协助心智障碍青年完成作品
在最后的作品分享环节中,孩子们戴上自己的戏冠,在老师的引导下介绍作品的颜色搭配与装饰意义。“我喜欢蓝色,天空的颜色。”简单的话语里,是他们对美的认知与表达,也是自信的悄然绽放。
图为心智障碍青年展示作品
活动结束后,萱萱妈妈跟我们团队同学讲:“我没想到她能这么认真地完成一个作品,真的特别感谢这次活动!”滴水公益负责人张巧琳也表示:“‘星匠非遗行’团队非常专业,设计既有文化深度,也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是我们非常认可和期待的合作团队。”
此次京剧戏冠体验活动,不仅让心智障碍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活动也为非遗技艺在特殊教育场景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案例,为“非遗+融合”教育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为“星匠非遗行”京剧戏冠共融活动团队合照
“星匠非遗行”团队将继续深耕“非遗技艺支持特殊群体发展”主题,积极探索融合教育路径,为更多心智障碍青少年的成长赋能。
撰文 | 俞健俊 唐瑭
图片 | 俞健俊 谢乐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健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