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徐闻大地,菠萝田垄在骄阳下铺展成绿色的海洋,蝉鸣与风车声交织出乡村振兴的序曲。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乡土发展深度融合,湛江科技学院南粤星火实践团于6月28日奔赴徐闻县曲界镇,开启为期9天的“夏日逐梦菠萝海,青春赋能乡村兴”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穿梭于种植基地、文旅景区与创意公社,在红土芬芳与电商浪潮中,探索“艺术+产业+人才”的振兴密码。
航拍视角下“菠萝海”
绿浪翻涌间,校地合作的新篇悄然启幕
废弃蔗场的红砖墙上,新挂的社会实践基地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实践团与徐闻县曲界镇团委共同完成挂牌仪式,将高校智力资源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这座由乡贤罗璋带领粤港澳大湾区师生改造的菠萝公社,如今已蜕变为集“党建+人才驿站+产业”于一体的创意综合体,民宿院落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电商直播间中菠萝罐头正发往全国,勾勒出“荒滩变驿站”的蝶变奇迹。
挂牌仪式
田垄沟壑中,产业基因的密码逐步解锁
走进红星农场的万亩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甜蜜果香。在农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近距离观察了从幼苗定植、田间管理到果实成熟的完整种植周期。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当地主栽的优质“巴厘”菠萝品种的特性,以及精准滴灌、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化种植技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农场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智慧:垄沟的深度设计、防风林的巧妙布局、以及灾后快速恢复生产的预案,无不体现着科技与经验的结晶。
工作人员为南粤星火实践团成员讲解
场史陈列馆里,褪色的垦荒工具与智能化分拣线形成震撼对比,老一辈农垦人“肩挑手扛拓荒野”的奋斗史诗,与新一代农人“云端卖果闯市场”的创新实践,在此交织成产业传承的鲜活注脚。
工作人员为成员讲解历史图册
工作人员更新菠萝田边绿化
艺术笔触下,乡土文化的肌理愈发清晰
心形观景台旁,广东省高校学子的墙绘作品在农房墙面铺展成“乡愁长廊”—— 佛科院的童趣涂鸦与广海大的珊瑚礁画作相映成趣,让红砖小景墙变身露天美术馆。实践团成员操控无人机掠过彩虹路,镜头里风车群与菠萝田组成的生态画卷,正通过短视频平台走进千万网友的视野。当艺术邂逅红土地,农房、田垄、风车便化作描绘乡愁的画布,令“菠萝的海”从种植基地跃升为文化IP。
文旅浪潮中,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渐明晰
“4月的菠萝田金黄如毯,航拍像铺了层阳光地毯”。景区游客的打卡分享,道出了“菠萝的海”的景观魅力。实践团调研发现,当地正规划彩虹观光道、开发菠萝主题伴手礼,将采摘体验与火山地貌旅游相结合。农户自发组织的“菠萝宴”上,菠萝炒饭与咕咾肉的香气里,农家乐老板对包装设计的期待,折射出文旅融合中村民参与度提升的迫切需求,也为实践团后续的创意策划埋下伏笔。
航拍“菠萝的海”入口
成员采访景区菠萝商户
菠萝商户介绍不同菠萝品种风味区别
暮色中的菠萝田泛着微光,实践团成员的笔记本写满数据与思考。从废弃蔗场到人才驿站的蜕变,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的探索,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印证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道理。青年学子们将带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热忱,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用专业所长破解产业痛点,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绽放,为徐闻书写更多“小菠萝撬动大产业”的时代新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淑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