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通讯员孟晓宁、高庆鹏)为搭建乡村儿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助力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艺启乡行队近日走进陕西安康乡村小学,开展"翰墨童心"书法公益帮扶项目。团队以书法为沟通媒介,通过系统性教学与文化浸润,既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培养兴趣,也让传统文化在乡土间焕发新生。
执笔启智:书法课堂点亮童年自信
活动现场,书法专业志愿者从握笔姿势、基础笔画入手,通过"趣味描红""诗句接龙书写"等创新形式,带领孩子们领略书法魅力。三年级学生小雨原本性格内向,在完成第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后,主动向同伴展示:"原来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这样的转变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志愿者通过设置阶梯式学习目标,从单字练习到作品创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进步中收获成就感。团队还将书法教学与乡村生活结合,指导孩子们书写家乡童谣、节气谚语,使传统艺术与乡土文化碰撞出独特火花。课后举办的"乡村童墨展"中,一幅幅充满童真的书法作品不仅装点了校园走廊,更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活动窗口。
图为团队志愿者为乡村儿童举办第一次书法作品展。通讯员 韩明欣 摄
以文化人:笔墨之间传承千年文脉
在书法技法教学之外,团队精心设计文化拓展课程。通过"书法名人故事会""碑帖里的中国"等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到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故事,更在临摹经典碑帖过程中,感受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书法不只是写字,更是文化的传承。志愿者们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故事。讲到“永字八法",就给孩子们分享王羲之观鹅悟笔法的传说;书写经典诗词时,带着大家理解诗句里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哲理。当孩子们用毛笔写下"锄禾日当午"时,志愿者会结合诗句讲解农耕文化,让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字"更"有魂"。让孩子们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写”春眠不觉晓“,体会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一笔一划间,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孩子们对汉字、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也在慢慢生长。
图为团队志愿者在调整孩子书写握笔姿势。通讯员 韩明欣 摄
双向成长:公益实践创新育人模式
此次活动不仅惠及乡村儿童,也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实践课堂。活动结束,孩子们拉着队员的手舍不得松开,纷纷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或许笔画还稚嫩,布局也不完美,却满是认真与热爱。这些作品,成了队员们最珍贵的礼物,也让大家更坚定了继续做公益、传文化的决心。目前,参与活动的孩子已能熟练书写基本笔画,超九成孩子主动说喜欢书法课。”艺启乡行队” 也在总结这次实践经验,计划把书法公益教学持续做下去,让更多乡村孩子,在墨香滋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传统文化在乡土间,开出更艳的花。
图为“艺启乡行队”团队成员与教师合影。通讯员 韩明欣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晓宁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