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12 日讯(通讯员 廖家瑜 等)2025 年 7 月 11-12 日,广西师范大学 “石力派” 非遗青年实践团以学术匠心点燃文化薪火,正式启动了一项聚焦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漓江石画的深度影像记录计划。实践团成员以文献研究为基石,以创新影像为媒介,开启了青年一代守护漓江瑰宝的崭新篇章。
面对漓江石画传承与传播中的挑战,实践团深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实践前期,团队成员一头扎进图书馆与数字文献库,对涉及漓江石画历史脉络、艺术特色、工艺技法及保护现状的现有资料进行了细致爬梳与整合。这一文献奠基工作不仅夯实了学术根基,更精准定位了影像记录亟需填补的空白地带,为后续创作点亮了清晰的学术坐标。
在坚实的文献地基之上,实践团着手赋予漓江石画以动态的生命。他们精心构思,开始撰写一部兼具文化深度与观赏性的漓江石画拍摄剧本。该剧本绝非简单技艺展示,而是力图编织一个融合石画之美、匠人之魂与漓江山水之灵的文化叙事网络。团队成员反复推敲,力求在光影中让石头的语言与人的故事共鸣,让古老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焕发直抵人心的感染力。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 “石力派” 实践团成员实地探访漓江石画
为确保拍摄蓝图能够精准落地,实践团进一步细化行动方案,着手编制具体实施拍摄的脚本。脚本精确规划了每一个镜头语言、场景布局、采访要点以及所需素材,如严谨的施工图,为即将展开的田野拍摄与后期制作铺设了高效轨道。从石料选取的微观特写到匠人运笔的深情凝视,脚本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青年学子对非遗传承的敬畏之心与专业态度。
从书斋案头的沉潜钻研,到影像蓝图的精心绘制,“石力派” 青年们正以热忱与智慧架设一座联通传统与现代的视听之桥。他们深知,每一次快门按动,每一帧画面剪辑,都是在为漓江石画的永恒生命注入青春能量。
“这不仅是在记录一种技艺,更是在守护漓江母亲河馈赠的文化基因。” 一位团队成员在讨论中动情表示,“当石头的记忆通过镜头被唤醒、被讲述、被传递,这份跨越千年的对话就有了延续未来的可能。”
随着文献梳理与拍摄筹备工作的扎实推进,“石力派” 实践团即将深入漓江畔的作坊与传承人家中,用镜头语言深度解码石上乾坤。他们以青春之名守护文化根脉的行动证明,当古老技艺邂逅青春视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便获得了生生不息的澎湃动力。漓江石画的故事,将在新一代守护者的镜头下,流淌出更为悠远而清澈的传世之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家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